今日头条
独家揭秘
名家锐评
时政聚焦
民生纵横
财经探索
海外视窗
基层之声
中新文学
精文众聚
学习天地
站内检索
会员中心

读懂村支书年龄改小背后的逻辑

        省纪委“每周一案”昨日通报一起违纪案例,我省一村支书为考公务员,私自修改户口本上的年龄,并最终“考上”了。后经群众举报,纪委查实,又取消了其录取资格,并限制5年内不得报考公务员。(5月16日《楚天金报》)
        李某私自篡改年龄,通过弄虚作假的方式非法获得了公务员报考资格,最终层层过关顺利录取。然而,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接到群众举报后,纪委积极调查,李某最终现了原形,为欺瞒组织的行为付出了应有的代价。
        回顾整个事件,李某的贪婪侥幸让人震惊,审查的麻木粗心令人气愤,在引以为戒的同时,更要读懂李某年龄改小背后的逻辑。
        在现行体制中,村干部发挥着“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桥梁纽带作用,既是一个重要角色,也是一个尴尬角色。作为群众生产生活的组织者、服务者,在百姓眼里是个“官”,然而,他们却没有真正的编制,拿的也不是国家俸禄,在政治上的进步空间极为有限。可以说,一只脚踏在体制内,一只脚踏在体制外。村干部身处夹板之中,冷暖自知。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作为村主职干部,自然希望能够把握住难得的上升渠道。为了抓住这次机会,篡改年龄的行为也就不难理解了。当然,笔者并不是要为李某开脱,无论有什么样的苦衷,都不是违法违纪的借口。只是,如果在标准条件上能够设计的更加科学化、人性化,也许李某也就不用使用“盘外招”了。
        据报道,该县从村“两委”主职干部中公开考试录用乡镇公务员,报考条件为年龄在35岁以内。实事求是地讲,限制年龄有其道理,毕竟60岁的退休年龄摆在那,基层也需要大量年轻血液来充实。然而,不同于面向社会招考,定向招考的对象是村主职干部,更侧重于他们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和出色的工作成绩,应该适当放宽年龄限制。况且,村干部普遍年龄偏大,如果一味地限制35岁以下,样本意义不大,有悖优中选优的初衷。
        树立重视基层导向,注重从基层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党政机关,是畅通人才流动渠道、激励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一项有益举措。如何让好政策切合实际,更接地气,还有许多细化文章要做。(文/陈振)
标 签:
( 网站编辑:致远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