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独家揭秘
名家锐评
时政聚焦
民生纵横
财经探索
海外视窗
基层之声
中新文学
精文众聚
学习天地
站内检索
会员中心

叫停门诊输液,是否会断了医院的“财路”

        截至目前,安徽、浙江、江苏、江西已明确出台对门诊输液的限制性措施,直至全面取消。还有不少省份、地市的医疗机构在逐步明确限制门诊输液的政策。8月3日,记者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发现,门诊不能“吊抗生素”了。不仅仅是省人民医院,7月1日起,除儿童医院外,江苏省460多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面停止静脉输注抗菌药物。(8月4日 新华网)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本是基本的医学常识,也是世界卫生组织的用药原则。然而,在我国的医疗系统当中却是恰恰相反,“能输液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开药”,导致我国各大医院输液场景爆棚。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如此火爆的场景呢,难道是患者急于求成,拿自己的身体去开玩笑,答案是明显的,为何患者看医生的时候,多数会强调住院呢?住院为何就是输液呢?源于一个利字。

        试想,人们都知道,输液是获得的利益是药物的数倍,当然,疗效也快,但对人体的伤害也最大。相关报道显示:过度输液还会导致患者严重的耐药性,抗菌药物的滥用增加了耐药细菌的产生,甚至最终演变为令人谈之色变的“超级细菌”。

        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平均每人输液8瓶,门诊输液率高达60%至70%。门诊输液特别是过度输液,不仅加重患者医疗负担,加剧了“看病难、看病贵”。依据2013年12月卫生部发布的“用药十大原则”中关于“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医院门诊不对患者输液是理性之选,对患者输液悖逆医学本质与相关法律法规及文件精神。

        如今,不少地方出台了门诊输液的限制性措施。可医院门诊输液毕竟是医院的一条财路,加之部分患者有输液依赖心理,在落实过程当中会产生不小的阻力。这需要患者理解,与医院、医生配合推进科学用药。医院要敢于向自己的“财路”开刀,以客观医学标准行医用药,避免变通执行的情形出现。(鲁湖水清)
标 签:
( 网站编辑:放牧山野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