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独家揭秘
名家锐评
时政聚焦
民生纵横
财经探索
海外视窗
基层之声
中新文学
精文众聚
学习天地
站内检索
会员中心

扶贫金莫要变“唐僧肉”

        近日,各级党组织均在铺开传达上级脱贫攻坚精神,并盯死看牢脱贫攻坚任务,再加压、再强调、再部署、再落实,排除一切困难,助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其中,提到要帮贫困户算好致富账。
众所周知,帮扶的对象要精准。不是贫困程度的精准,而是人才与项目,人才与市场的精准。比如对经营不善而致贫的人家,就要在帮助其改变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上努力。对遭到天灾人祸的人家,就要结合其劳动力的状况,帮助其寻找适销对路的“工作”。对懒惰致贫者,除了帮其创业外,更重要的是加强监督管理……这样,“扶贫”的“钱、粮”才用到了刀刃上。

        然而,扶贫攻坚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瓶颈。比如,项目实施后,由于涉及千家万户,信息收集整理工作量大,周期长,干部指导、监管力度和密度都远远跟不上项目实际需求。农户自身也有问题,贫困户由于人穷志短,在村社没人缘,没关系,不但在进入扶贫到户对象的时候可能受到排挤,就是想发展一个庭院经济项目,也怕没人帮忙或照顾,不自觉地就会放弃扶贫到户项目的申报。
久而久之,帮贫困户算好脱贫账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更有甚至把扶贫款当成了“唐僧肉”。众人拾柴火焰高。精准扶贫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作为党员干部,扶贫攻坚,人人有责,退无可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说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既指出了扶贫工作的认识论,也点明了方法论。仅仅帮百姓算好账还不行,扶贫要扶到点,帮我贫困户做几件摸得着、看得见的实事才行。

        精准扶贫,关键在人,贫困群众需要自力更生,各级干部的引导作用也很重要。在一些地方,扶贫工作之所以总是“涛声依旧”,与一些干部找不准“穷根”,却热衷于大上项目、大造声势、撒胡椒面的做法很有关系。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扶贫脱贫,成于精准。呼唤思想观念、工作方法的变革与创新,呼唤一支沉得下去、真抓实干的扶贫干部队伍。切实增强等不得、拖不得、慢不得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准确把握脱贫目标任务要求。

        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少搞一些盆景,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扶贫款要扶到点,扶贫更不是“唐僧肉”,不是利益群体的黏合剂,而是“绝对贫困”人群的“保命钱”。(文/顾芯语)
 
标 签:
( 网站编辑:放牧山野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