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独家揭秘
名家锐评
时政聚焦
民生纵横
财经探索
海外视窗
基层之声
中新文学
精文众聚
学习天地
站内检索
会员中心

干部当有“为官不为”平生耻的感悟

        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握着公权,占着位子,却无所作为。现实中, 这种“为官不为” 的干部,不仅引起广大群众的不满,也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指出:“这个问题极为重要,现在看来也十分紧迫。” (5月12日 中国网(北京))

        “为官不为”一直备受群众诟病,它的成因也是复杂的,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不能为、不想为、不敢为三种,这与党员干部身为人民公仆,自当在其位谋其政,既廉又勤,既干净又干事的标准是格格不入的。

        “为官不为”是个老问题,病根已久,但是这却并非是党员干部不为的借口。臧克家的《有的人》中有这样一句话:“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当党员干部“不为”的时候他们已经在群众心里“死了”。

        此刻,总是让我们莫名地想起为一生清廉、民请命的包拯,治风沙、战盐碱的焦裕禄,绿了荒山白了头的杨善洲,这些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的党员干部和那些捂着“乌纱帽”为己当“官”的人对比起来,谁在群众的心里是最可爱的人高低立现。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其实,我们还是要承认为官不易的,但是为官不易却不能“为官不为”,官不仅仅是荣耀更是责任、是担当、是修养,只图做个潇洒官、太平官实在对不起干部的“干”字,为官是职业,要正确看待待遇和个人的预期所得,别老想着当官发财。

        从古至今,那些当官不为民做主的官员,有几个能被群众记住,又有几个能被群众喜欢,或许在谈那些“不为、乱为”的官员时,群众是一肚子怨气,带着的是批判,不能名留青史却遗臭万年,显然是为官的耻辱。

        人活一世,为官一任,就需要干出点啥来,不然当年老时候,回望这一生啥也抓不住,这不是一种遗憾吗?当群众看到你不是亲切而是憎恶的时候,你不觉得是一种耻辱吗?“为官避事平生耻”,官员需要对照“耻”的镜子,找一找自己的不足,在弥补中渐悟或顿悟,重拾担当,做为官有为的官,方能永远“活”在群众心中。(作者:婧蓝)
标 签:
( 网站编辑:放牧山野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