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独家揭秘
名家锐评
时政聚焦
民生纵横
财经探索
海外视窗
基层之声
中新文学
精文众聚
学习天地
站内检索
会员中心

善治,需刚柔并济

        “善治须达情,达情始近人”,人性化执法要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关心群众,了解群众,走群众路线,避免官僚作风;要服务群众,积极帮助群众解决所思所忧所盼,满足群众需求。然而,时移事异,新时期,形势复杂多变,群众诉求多样,实现善治,不仅要讲人情,讲人性,还要坚持法治。只有法治基础上的人性化执法,才是真正的善治。
        善治,以“近人”为始。执法者要具备人性、柔性、弹性,善于听取民声、体察民情,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耐心沟通,不仅让百姓了解,还让百姓理解并参与执法,成为执法的有利帮手、得力助手。执法过程中,时常遭遇“闭门羹”“白眼”“谩骂”,无法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无法获得群众的意见反馈,这就需要执法者创新方式,利用“借口”与群众接触,如“到你家打点热水”、“跟您借个火”等窍门,顺利走进居民家中;面对违章修建、占道经营的情况,需要执法者讲政策、谈感情,对群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细心,做通思想工作,让群众了解理解执法意图,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如此,执法者方可成为百姓的“座上宾”。
        善治,以“达情”为核。执法者能加强服务,减少矛盾纠纷,更好解决问题,根治问题,自然就能收到获得群众的关心爱戴和支持。从深入基层一线的鲁家村书记朱仁斌,到鞠躬尽瘁为人民的优秀党委书记廖俊波,再到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的黄文秀,无一不体现这达情的工作作风,坚持以百姓为中心,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执法者不能将目光停留在出现问题解决问题上,而应该有前瞻性,做好分内事的同时也做好分外事,主动做好服务,方便群众生活。无论是修建道路、排污系统等便民设施的完善,还是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等公共服务的保障,或者是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完善,都能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促进社会和谐。
        但是,要实现善治,不能一味地强调“柔”与“软”,还需要做到“刚”与“硬”。面对新事物,要及时出台制度规定,使其有序;面对违规行为,要及时宣传引导,使其符合规定;面对违法犯罪,要加大打击力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正如,新事物露天摆家宴缺“法”,就应明确服务操作规范、动态考核机制,实现从“露天操作”到“登堂入室”的转变,使之有序运行;而虚假保健品缺“法”,则需要完善监管机制,严格规范执法,覆盖更多的“零监管”区域,辐射更广的“弱监管”范围。因此,要实现社会的公平,政府部门必须要走科学立法之路、宣传法律之径、严格执法之道。
        善治,取决于执法者的智慧,不仅要贴近“群众”、融入“感情”, 更要坚持原则、坚守底线。唯有两者的结合,方能解决民困、民忧、民怨,方能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稳定,方能实现建设法治国家的目标,让人民群众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标 签:
( 网站编辑:中新评论网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