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独家揭秘
名家锐评
时政聚焦
民生纵横
财经探索
海外视窗
基层之声
中新文学
精文众聚
学习天地
站内检索
会员中心

新时代做好粮食工作是民生之本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6月27日给安徽省太和县的种粮大户徐淙祥回信,向当地的乡亲们表示问候,对全国的种粮大户提出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所以,确保粮食安全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轻言粮食已过关。

  一、重视粮食安全意义,树立粮食是战略物资的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说,只要粮食不出大问题,中国的事就稳得住。粮食安全既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是我们国家长治久安的“定海神针”。作为拥有十四亿多人口的大国,保障粮食安全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必须居安思危,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一段时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环境,我国发展面临的内部和外部形势日趋复杂严峻。越是风疾雨骤,越是惊涛骇浪,就越要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筑牢大国粮食安全根基。因此,做好粮食安全这篇大文章,是我们粮食人责无旁贷的事情。

  二、落实藏粮于地战略,确保粮食耕地面积非农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严防死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近些年来,我国耕地持续减少,既有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占地的原因,也有用地不节约、不集约的因素。只有守住耕地,才能守住明天的饭碗。一是要严守耕地数量红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减、质量提升、布局稳定。二是要树立大食物观,深入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破除耕地资源束缚。如果耕地守不住,都非农化了,粮食生产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我们就没有了赖以吃饭的家底。

  三、实施藏粮于技战略,加快构建新型的种粮模式

  解决好“谁来种田”是十分重要的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就是要培养造就一批新型农民队伍,确保种粮后继有人。一是要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种田主体,建设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队伍。二是要培养职业农民,就要使种粮者成为一种职业,而不是原来意义的农民。要通过政策的引导,鼓励那些居住在城市,但户口又在农村的新生代回乡务农。三是提升耕地质量水平,将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由单一营养体系上升为营养体系、污染体系、生态体系为一体的“三土三系”系统性工程。四是扩大有效耕地供给,实施盐碱地土地改造工程,加强盐碱地综合治理,将具备开发成耕地潜力的两亿亩“不毛之地”转变为高标准耕地。

我国进入新时代以来,粮食安全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根本变化,粮食安全已被赋予新内涵、新目标。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走好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筑牢大国粮食安全根基,始终把中国饭碗牢牢端稳,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我们要坚持从点滴做起,从每个人做起,自觉形成节约节粮的良好社会风气,推动粮食节约为粮食安全作贡献。(茅坪镇)


标 签:
( 网站编辑:中新评论网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