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独家揭秘
名家锐评
时政聚焦
民生纵横
财经探索
海外视窗
基层之声
中新文学
精文众聚
学习天地
站内检索
会员中心

莫让“女性就业歧视”变社会和谐的“绊脚石”

         “只限男生”“男生优先”……中国传媒大学女博士小赵近日在招聘会上遇到性别歧视 。“用人单位还是最青睐男硕士毕业生,女博士的竞争力甚至不如某些名校男本科生。”小赵说,甚至求职面试时,还会被问到婚育计划、会否生二孩等问题。(人民日报  8月8日报道)

        职场“隐形”性别歧视案列数见不鲜,据调查,有70%的女性在大学毕业时遭遇过性别歧视。41.2%的受访女性求职过程中,会被问及“你打算什么时候要孩子?”“打算要二孩吗?”;有56.7%的被访的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感到“女性机会更少”;超七成受访求职者认为二孩政策的开放,会增加女性就业难度。

        种种迹象表明,女性就业遭歧视已成为社会关心的核心问题,“女性就业机会”竟如何之少?求职遭劣势比例,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高。然出路在何方?此局怎破?

        “平等或是一种权利,但却没有任何力量使之变为现实”。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研究员马焱分析,用人单位主要顾虑女性生育带来用工成本的增加,包括经济成本、时间成本和运营成本等。女大学生工作后一旦结婚生子,产检假、产假和哺乳假随之而来,单位就面临人员紧缺、寻找替代劳动力的困难。毕业工作不久后结婚生子是很多女生不得不面临的现实,如今,全面放开二孩后有媒体曝出:“两个孩子的妈妈”成为女性求职者中有“优势”的人。然而这种“优势”背后,却从来不乏对女性的“就业歧视”。

        事实上,一方面,在我国传统观念中,打理家务、照料孩子,大多默认为女性的责任。久而久之,用人方会担心女性在生育养育子女和料理家务方面耗费大量精力,不能保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另一方面,现行反就业歧视立法适用范围太窄,禁止就业歧视的事由过少。

        笔者认为,说到底要促进社会和谐,要破此局。既要出台相关财政补贴措施或是生育奖励措施,来降低企业的成本损失。又要打破女性为家庭主要照料者的角色,支持生育,支持女性提高教育水平,从而促进男女平等。(文∕顾芯语)
标 签:
( 网站编辑:放牧山野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