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独家揭秘
名家锐评
时政聚焦
民生纵横
财经探索
海外视窗
基层之声
中新文学
精文众聚
学习天地
站内检索
会员中心

别让腐败的“阴霾”污染教育“净土”

        贵州省纪委日前通报对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资助金集中专项监察结果,全省共发现问题9748个,立案190件,涉案资金2636万元,党政纪处分116人,12人移送司法机关。(7月4日  中国教育新闻网)
       在人们眼里,教育领域是“一方净土”。然而,近年来,教育腐败现象却不断曝光,乱收费屡禁不止,招生考试黑幕频发,倒卖文凭大获其利,基建工程“暗箱”重重,设备采购惊天“回扣”,职位评定权钱交易,人事安排任人唯亲、著作发表弄虚作假,成果鉴定流于形式等,套取、挪用、滞留或侵吞学生资助金不过是腐败现象之一罢了。
        近年来,广东深圳、浙江、吉林等多地曝出“回扣门”;海口市部分中小学校长、副校长,区教育局局长等49名教育干部因违法违纪被查处;2014年5月,就有胡铁辉、刘庆成、张立洲、梁宇恒、长罗俊生、王志铭、赵鲁平等高校领导落马。由此可见,不论是高校、中小学,还是教育主管部门,都存在着严重的腐败问题。
       教育涉及千家万户,人民群众对教育期望值高。然而,校园“净土”却成腐败频发之地,“书香气”也夹杂了“铜臭味”,既抹黑教师“为人师表”形象、又危及学生的后续发展。任其蔓延可能毁灭一个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明天。因而,教育腐败并非一个小问题,必须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警惕和重视。
       别让腐败的“阴霾”污染教育“净土”,就必须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紧紧抓牢制度建设和权力制约两个“基本点”。既扎紧制度“笼子”、及时堵塞漏洞、不断强化问责力度,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又实行民主决策、校务公开,对学校关键职位的权力进行分解。同时,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引导相关人员扎牢思想根基,自觉不踩“红线”、不闯“禁区”。
       教育腐败也是最特殊的腐败,不仅“蛀虫多”、潜伏期长,而且手段隐蔽。因而,扫除校园的腐败“阴霾”,党和政府要把“从严”精神贯穿始终,保持常抓的韧性和长抓的耐心,不为困难风险所惧、不为杂音噪音所扰、不为歪理邪说所惑,才可能还教育一个明净的天空。
标 签:
( 网站编辑:隐雾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