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独家揭秘
名家锐评
时政聚焦
民生纵横
财经探索
海外视窗
基层之声
中新文学
精文众聚
学习天地
站内检索
会员中心

领导干部需要“低姿态”


           日前,从纪录片《探秘秦始皇陵》中了解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跪射俑,其右膝、右足、左足三点落地,犹如三个支点,构成了稳定性极强的三角形支撑上体,它比其他兵马俑要低一个身段。正因为跪射俑的“低”,使它即使经历两千多年的岁月磨蚀,即使遭受整座棺木的坑顶塌陷,依然完整坚固、栩栩如生。其设计之奇,令人惊叹,跪射俑的屹立永存得益于它的“低姿态”,不禁使人联想深思:为官从政服务群众也当有这种“低姿态”。
      《道德经》有云:“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低姿态”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一种精神风貌,是一把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低,不是低身下气、卑躬屈膝,也不是低头哈腰、虚伪做作,是摆正姿态、找准支点,是沉着稳重、积聚能量。为官从政者以服务群众为己任,更应当低下姿态、严以律己,保持稳定、勇往直前。
纵观古代先贤做事“低姿态”的不胜枚举。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蔺相如大义为重,“低姿态”回车让路,感动廉颇主动负荆请罪,将相和好,同心保国。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刘备“低姿态”三顾茅庐,最终感动孔明出山助其成就霸业。大唐宰相娄师德忍辱负重,以“低姿态”对待排挤他的人,为官终身守节,得以功名始终。可见,“低姿态”是为人处世哲学,是顾全大局,成就事业的关键。假若为人、为官唱高调,凌驾人民头上,高高在上,摆弄权力,最终还是自行灭亡,被人民唾弃。
        党员干部更应该善于运用群众语言,低下身段、放下架子,主动深入群众、问需于民,踏入田家地头、走进群众心坎,用平民心态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革命年代,位高权重的朱老总,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里,用镢头翻地、背筐捡粪、种菜,和普通农民没两样。当年,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到群众家去,一句充满真情的“我是你的儿子”,一下子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获得了群众的认可。他带领兰考人民翻淤盖沙、筑坝拦水、植树造林,根治“三害”,成了“在困难面前挺直腰杆的真正英雄”。今天,被誉为“太行新愚公”的李保国,扎根太行三十五年,把自己变成农民,把农民培养成专家,用科技染绿荒山,把富裕带给乡亲。前南峪模式、岗底模式、绿岭模式、葫芦峪模式,每一个模式背后都有李保国用脚丈量土地的身影……这些共产党人的形象,生动诠释了干部当有怎样的“低姿态”。
       “国之兴也,视民如赤子;其亡也,以民为草芥。”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以后,特别是随着职位的提升,不断自我膨胀,背离了党的宗旨,喜欢做高高在上的“官老爷”,到哪里都喜欢封场闭馆、“私人订制”,前呼后拥,在群众面前耍特权、搞特殊、讲排场。有的党员干部觉得自己是“管理者”,自我感觉“很高明”,不愿意倾听群众意见,更不善于站在群众角度想问题、作决策。这时候“低姿态”是一剂良药,能使党员干部保持清醒的头脑,擦亮双眼、审时度势,实事求是、民主集中,真正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低姿态”的党员干部本身没有官架子,容易和群众打成一片,也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他们更容易听到群众正真的意见,因此,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更能满足群众的期许,得到群众的认可。这样的党员干部在群众心里的位置会不断提升,得到更多的群众力量支持,在一个良性循环中让工作得心应手。他们姿态虽然低,可在群众心里的位置高,能在群众中站住了脚。(泗阳县委组织部  王鑫鑫)

标 签:
( 网站编辑:图途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