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独家揭秘
名家锐评
时政聚焦
民生纵横
财经探索
海外视窗
基层之声
中新文学
精文众聚
学习天地
站内检索
会员中心

看“眉山足迹”悟“为师之道”


 

6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到眉山考察。跟随习总书记的眉山足迹,我们看到了眉山美美其美、内外兼修的“眉山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乡村教师是培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接班人的“主力军”,要大力践行“眉山精神”,在三尺讲台上谱写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眉山故事”。

万里长城第一步,立志坚定行致远。张桂梅始终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矢志不渝、执着追求,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培养一个女孩,最少可以影响三代人。如果能培养有文化、有责任的母亲,这里的孩子就不会辍学,更不会成为孤儿”。“我想为这些大山里的女孩建一所免费的高中!”为了这个“疯狂”的梦想,她开始四处奔走筹款,风吹雨淋,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也把千余名贫困山区的女孩,送到了浙江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名校!她用自己坚定不移的信念,为这些大山的女孩们插上理想的翅膀,点燃了她们的希望之光,成了她们的张老师、张校长、张妈妈。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实现人生的理想,践行着使命担当,成了民族的英雄,时代的先锋。

  千磨万击还坚劲,明知有虎勇毅行看今日眉山发展之“壮景”,绝非一日所绘,期间必定千回百转、山高水远、道阻且长。国之大计、教育为本,乡村振兴,人才为本。乡村振兴虽有四方人才支援,但最终要靠“土著人才”躬耕不辍。而乡村人才离不开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乡村教育有很多尚未解决的困难等待着我们。乡村教师应发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无畏精神,既来之则安之,既安之则乐而行之。我们要立足岗位,响应时代呼唤,磨炼顽强意志,兢兢业业、扎实笃行,将青春镌刻在乡村教育的每一节课上,关注孩子的成长,以培养一个孩子就脱贫一个家庭的使命,将心血倾注在学校建设、学生安全、生活保障、健康成长之上,在日复一日的教育实践中练好“师道基本功”,在各种社会诱惑中砥砺“两袖清风”。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要深入学生群体“察学情、知生意”,要摒弃急功近利、躺平心态和“歇脚松气”的消极想法,要以久久为功的姿态答好乡村振兴“教育考卷”,做造福一方的“扶贫先行者”。

  一片冰心在玉壶,忠诚奉献在课堂眉山之行,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前往三苏祠。“临大事而不乱”“临利害之际不失故常”是为师之道必备的品质。选择当乡村教师,往往会既是校长,又是老师,还可能是食堂工人、保安,一身多职,种种问题无法预计,要以临危不乱的势态面对各种突发事件。家长不支持不理解,我们发扬“水滴石穿的精神;评先评优不一定是咱,我们不要耿耿于怀;职称一时上不去,我们不要就此泄气。要“不为一时议论所动,不为一时扬抑所惑”。作为人民教师,课堂就是我们忠诚奉献的主阵地,乡村教师更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引路人,要在实现乡村振兴宏伟蓝图中做到端正心态,忠于岗位。要以新时代新理念更新我们的知识结构,要刀刃向内“一日三省”不断革新我们的教学方式,要以人民至上的为民之心教育好每一个学生。要廉洁从教、依法治教,以留清白在人间;要多把心思花在学生身上,花在每一堂课上,多交风清气正的“良友”,自觉远离低级趣味,忠诚奉献、服务教育,要尽展“汗水味”“人情味”,将乡村振兴的教育职能扛在肩上、放在心上、做在行上。(锦屏县教育工委  杨倩红)


标 签:
( 网站编辑:中新评论网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