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独家揭秘
名家锐评
时政聚焦
民生纵横
财经探索
海外视窗
基层之声
中新文学
精文众聚
学习天地
站内检索
会员中心

官员告老还乡是再造乡贤文化重要抓手

        继承中国传统的乡贤文化,让官员、知识分子和工商界人士“告老还乡”——这是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钱念孙针对现在“农村传统民俗退化,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有待改进”提出的解决办法。
 
        这个建议好。当下的中国农村,名望高、有学识、受人尊重爱戴的乡贤正在老去或缺失,具有懿德善行、能够垂范乡里的新乡贤又尚未成长培育起来,传统乡贤文化令人堪忧。再造乡贤群体,再造新乡贤文化到了时不我待的地步。目前的中国,正在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自然包括意识形态建设。从中央决策层到地方老百姓都认为,乡贤文化是培育文明乡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的重要抓手。让乡贤文化根植乡土、贴近性强,蕴含着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力量,各地应积极倡导并拿出措施予以创新发展乡贤文化。
 
        笔者认为,再造乡贤文化大有裨益、大有可为,原因有三:
 
        对宗族意识、帮派势力的有力挑战。农村的宗族势力、帮派势力严重影响和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化骨绵掌”,谁宗族大、势力强,好处就多,弱姓、老实人靠边站。究其原因就是缺乏乡贤群体、乡贤文化正能量与之抗衡,导致宗族势力长期飞扬跋扈、巧取豪夺,村民苦不堪言。鼓励官员、知识分子和工商界人士“告老还乡”,便是路径之一。虽然现有的优秀基层干部、乡村道德模范、群众身边好人、农业领域能人,都可以成为新乡贤,但仅有这些新乡贤还不够。官员、知识分子和工商界人士经历丰富、眼界开阔、文化水平较高,鼓励他们“告老还乡”之后,可以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教化一方民众,并为地方发展建言献策,还可以发挥余热,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必要时,可以担任“村官”,引领一方百姓共创美好生活。
   
        对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力量感召。好传统、好乡风的形成要有榜样,乡绅、乡贤就是最好的榜样。出人头地、光耀门楣是中国几千年来社会对成功的执着追求,而高级官员、富商巨贾等“成功人士”的告老还乡也有着从汉唐到明清的悠久历史。今天倡导“成功人士”告老还乡,他们的故事博大精深,对村民及晚辈将达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这只是对高人隐士人品的一种赞誉。其实,乡绅、乡贤对家乡的热情期望最大,乐于贡献。担心乡绅乡贤利用余威、余权办出格的事,这种担心也不无道理,但只要在制度设计时堵住漏洞,就能使“告老还乡”者真正远离城市的喧嚣和权力磁场。毕竟乡绅、乡贤大多数平易近人,因为他们就是与人打交道的佼佼者,教人向上、感人向善、助人为乐是他们在晚年欲将体现的人生价值。
 
        对农村社会发展的有力反哺。“告老还乡”,除继承乡贤文化、颐养天年之外,也是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一种现实反哺。以他们自我奋斗的历程、学识水平、道德修养、人脉关系,可以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移风易俗起到促进作用。他们的存在,可以对当地的社会秩序起到稳定之效,基层官员的行政行为有了额外的监督,地痞流氓的胡作非为多了顾忌的对象。他们当中的专业人士,比如学者、医生、工程师等亦可以一己之力造福一方百姓。 

        “告老还乡”积极意义明显,实现了宝贵人才资源从乡村流出到返回乡村的良性循环,使社会人才分布结构趋于合理,有利于整个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这一传统,对解决当下农村“空心化”积弊,对缓解大城市过于拥挤、不堪重负等“城市病”,具重要意义。将“告老还乡”作为现行离退休制度的一种模式予以倡导和实施,是美丽乡村建设宝贵的乡贤资源。

        作者:张锦林
标 签:
( 网站编辑:放牧山野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