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匠心精神
《左传》有曰:“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意思是凡事从仔细、谨慎开始,至始至终毫不怠慢,便不会有窘迫之患。《旧唐书》中记载贞观年间岑文本官拜宰相后,回家满面愁容。母亲问其缘由,岑文本说:“我无功于国家,得此殊荣,责重位高,所以忧惧。”事实上岑文本才能卓著且兢兢业业,受到赏识和重用理所应当,但他却认为自己贡献不足,害怕担当不起宰相重任而忧心重重,直到在任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谓是为官从政“敬终如始”的典范,亦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学习榜样。
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领导干部:“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容易。”然而,一些党员干部在跋涉艰难险阻中没有被困难吓到,却在和平年代、舒适生活中迷失前行方向;一些干部守不住心神,小节上把持不住,“温水煮青蛙”,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对党员干部来说,敬终如始是种精神境界,是种责任意识,更是种价值取向,是为官从政的基本标尺。要把敬终如始作为修身之本、成事之道,保持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的约束,真正守好为民的公私界线,在苦干实干中彰显为民清廉担当的宝贵精神。
要保持对信仰的忠诚之心。对于党员干部而言,信仰从来不是空洞的,理想信念不是拿来说唱的,更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只有见诸行动才有说服力。要发自内心坚定中国共产党“能”、马克思主义“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要知行合一、言行一致,保持对理想信念的激情和执着,将个人理想置于时代洪流、融入时代主题、内嵌于人民利益中,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勇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要恪守对权力的敬畏之心。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行使权力要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高位”“重权”都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惟有像岑文本那样“职高而谦”,看轻官职头衔,看重责任使命,牢记“官职高一步,责任更大一步,忧勤便增一步”,把手中权力视作为民服务工具,时时以群众利益作为工作出发点,尽心办好民生实事和“关键小事”,在为民服务中谨慎用权、忠诚履责,自觉做到权大不忘肩上责重、位高不移为民初心,真正回答好“当干部做什么,身后留下什么”的人生之问。
要保持对工作的进取之心。“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广大党员干部要永葆开拓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工作中始终保持一鼓作气的劲头,保持干工作的韧劲、热情和锐气,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扑下身子抓落实,撸起袖子加油干。要增强驾驭复杂局面的本领,弘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勇于面对各种风霜雨雪、烈火考验,敢蹚雷阵、涉险滩、啃硬骨,勇当劲草真金,在重大斗争一线真刀真枪磨砺,提升干事创业的底气,以精益求精的态度,用匠心独运的精神塑造自我价值,使能力与岗位相匹配,干出更多出彩实绩。
要增强对风险的应对之心。“天下之事,成于惧而败于忽”。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无论做什么工作,我们都要放在最坏处设想,从最坏的可能性来设想,来部署。”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越往前发展,面对的新情况新问题就越多,广大党员干部越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居安思危的忧患。要坚持底线思维,坚决把防范化解风险贯穿工作始终,积极探索规避系统风险、化解复杂矛盾、谋求创新发展的路径和方法,提高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切实增强驾驭风险的本领,增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要保持对修身的律己之心。“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的古训,涵养“只问是非、不计得失”的气节,注重内外兼修,从严自我要求,不断强化自我修炼,经常对照党章检查自身言行,自觉净化“生活圈”“交际圈”“朋友圈”,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欲,保持一颗公仆之心、平常之心、质朴之心,凡事禁得起考验,挡得住诱惑,守得牢底线,“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真正做到“为官应立公仆志,从政最贵爱民心”。(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