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独家揭秘
名家锐评
时政聚焦
民生纵横
财经探索
海外视窗
基层之声
中新文学
精文众聚
学习天地
站内检索
会员中心

“缩水蓝莓”背后,直播带货诚信几何?

   “缩水蓝莓”背后,直播带货诚信几何?

 

近日,“69.9元8盒蓝莓收货仅46颗”事件引发热议,再次将直播带货的诚信问题推上风口浪尖。在这个看似简单的消费纠纷里,却隐藏着直播行业亟待解决的顽疾。

“货不对板”,消费者信任碎一地。从消费者角度看,遭遇这样的“货不对板”,无疑是一次糟糕的购物体验。辽宁、山东、四川等地网友本怀着期待下单,满心以为能以实惠价格买到足量蓝莓,收到的却是每盒仅有寥寥几颗的“迷你装”。花了正常的价钱,却未得到应有的商品分量,这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辜负了他们对直播间的信任。这种信任一旦崩塌,重建谈何容易?当消费者在直播间屡屡踩坑,便会对整个直播购物模式产生怀疑,最终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

涉事各方推诿,责任究竟谁来扛。再看涉事各方的反应,网店店主声称只负责接单不负责发货,自己也是受害者,这一回应难以服众。作为销售链条上的一环,即便发货环节另有其人,店主也难辞其咎。从选品到与供货方的合作,店主有责任确保商品的质量与数量符合宣传。这种将责任一推了之的做法,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进一步损害了自身信誉。而平台工作人员虽表示会调查,但在消费者急切等待解决方案时,这样的回应略显迟缓。平台作为交易的承载方,本应肩负起监管重任,及时发现并处理这类问题,避免消费者权益受损。

监管困境凸显,直播带货乱象根源。这起事件反映出直播带货行业监管的缺失。部分主播为追求销量,夸大宣传、虚假承诺;一些商家为降低成本,以次充好、缺斤少两。而现有的监管机制,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常常显得力不从心。一方面,直播带货的交易模式复杂,涉及主播、商家、平台等多方,责任界定困难;另一方面,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对于此类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不够,难以形成有效震慑。

多方合力铸诚信,直播带货再启航。要想让直播带货行业行稳致远,诚信建设刻不容缓。主播应坚守职业道德,对所推荐商品的质量负责,杜绝虚假宣传;商家要秉持诚信经营理念,保证商品品质与数量;平台需强化监管职责,建立健全审核机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快完善法律法规,填补监管空白,为消费者撑起保护伞。

在这个信息飞速传播的时代,直播带货凭借其便捷性和互动性,成为了电商领域的新宠。但无论技术如何进步,商业模式怎样创新,诚信始终是商业活动的基石。只有各方共同努力,让诚信回归直播间,直播带货行业才能摆脱信任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 

    (邦洞街道办事处  杨燕舞  供稿


标 签:
( 网站编辑:中新评论网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