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盒挂人”助长网络暴力,个人信息保护亟需
“开盒挂人”助长网络暴力,个人信息保护亟需关注
近日,百度副总裁谢广军女儿卷入“开盒”风波,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开盒挂人”这一行为,简单来说就是利用非法手段获得并公开曝光他人隐私数据与信息,是“人肉搜索”的升级版,它的危害不容小觑。
一方面,反映出未成年人在网络行为规范和价值观教育上的缺失。年仅13岁的孩子,竟已涉足网络暴力,情绪失控之下违法违规。这无疑为家长和教育者敲响了警钟,亟须强化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引导其正确使用网络,尊重隐私,树立正向网络价值观。另一方面,事件背后也暴露出个人信息保护存在的漏洞。海外社群网站若任由个人隐私信息随意泄露,无疑将形成一个巨大的信息安全漏洞。我们必须反思,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如何加强对跨境信息流动的监管,如何保障公民个人信息在各个环节的安全,防止其被不法分子利用,阻止“开盒挂人”这类网络暴力行为,已刻不容缓。
完善好法律法规震慑违法者。国家应完善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相关法律,防止有不法分子钻漏洞。同时,公安机关应继续依托“净网”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此类违法犯罪行为,让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
履行好平台主体责任不泄露。各网络平台应加强信息发布审核,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全面封杀有害信息,避免侵权信息在平台上传播。同时,需强化用户信息保护措施,运用尖端加密技术,确保用户信息不被泄露。
监督好信息源头治理规范化。强化对个人信息收集、使用、存储等环节的监管,打击隐私信息贩卖黑灰产业。每一个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平台或单位都要更加重视用户隐私保护,严格规范操作流程。
提升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通过宣传教育,让广大网民认识到“开盒”等网络暴力行为的违法性和危害性,引导大家自觉抵制网络暴力。同时,鼓励网民在遭遇网络暴力时勇敢站出来,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形成全社会共同抵制网络暴力的强大合力。
“开盒挂人”事件不应只是一个热点话题,更应成为我们整治网络暴力、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契机。只有通过法律、平台、监管、公众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治理体系,才能有效遏制网络暴力的滋生,让互联网真正成为人们美好生活的助力,而非伤害他人的工具,营造一个安全、有序、健康的网络环境。
(邦洞街道办事处 万小妹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