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独家揭秘
名家锐评
时政聚焦
民生纵横
财经探索
海外视窗
基层之声
中新文学
精文众聚
学习天地
站内检索
会员中心

多方着力培育“工匠精神”



      3月24日至28日,2016年温州国际时尚文博会在浙江温州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博览会吸引了来自欧美、日韩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家机构,参展企业总共有538家。在此次文博会上,温州11个县都拿出自己的“绝活”:永嘉馆的纽扣、苍南馆的蓝夹缬、龙湾馆的瓯窑、乐清馆的黄杨木雕……这些民间艺术让市民赞叹不已。(经济日报3月29日)
      看着报道,扮演着一个个“绝活”,我们在感受到身边文化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工匠精神”的培育就在自己身边,着实令人耳目一新。然而,“工匠精神”的培育,绝不是一天两天之事。目前,我们国家能让高铁飞驰、蛟龙入海、玉兔登月,但国人却到海外疯抢马桶盖,好用的圆珠笔也需要进口……这就足以说明我们的生产生活中还缺乏技术精湛的工匠,缺乏追求细节完美的工匠精神。这就需要从基础抓起,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逐步使“工匠精神”成为国人的普遍追求。
      首先,要营造尊崇工匠的社会氛围。在国外,你若被称为某个行业的“工匠”,说明你是这个行业的娇娇者、“领头羊”,会成为这个行业里的“香饽饽”,其待遇可能比企业的领导还要高。而在我们国家,不管你水平多高、能力多强,因为有身份的限制、级别的差异,你的待遇也不会高到哪去。所以,只有在全社会营造出尊崇工匠的良好氛围,并打破身份、级别的束缚,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才会有更多的工人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扑下身子,将从事的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
      其次,要制定完善相关的激励政策。眼下,相当多的大学毕业生仍热衷于当白领、考公务员,不愿意踏下以来做蓝领工人。在公众眼里,到企业打工、做个普通工人只是为了“混碗饭吃”,因而很少有人潜下心来钻研某项具体技术。所以,国家应该出台相关的激励政策,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企业就业,并在相关的住房、医疗、养老等方面予以政策上的倾斜,使他们没有了后顾之忧,这样他们才能真正把从事的工作当作一种追求,对每一个细节也就会力求完美。
      再次,要坚持从娃娃抓起。现阶段,相当多的中小学校都取消了劳动技能课,许多孩子不会动手,不会劳动,更不用说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了。试想一下,一个没有劳动习惯的孩子,将来如何适应社会的转型?一个没有动手能力的孩子,即使本人有做一名工匠的愿望,又如何能够实现?所以,在基础教育阶段,要适当安排适合孩子们特点的劳动技能课,使他们实现动脑与动手的有机结合,从小树立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从小养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习惯。
      总之,只要我们从现在抓起,我们就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家产业战略和教育战略的调整,人们的求学观念、就业观念以及单位的用人观念都会随之转变,类似报道中提到的各类“绝活”就会陆续在社会上亮相,一批批工匠就会脱颖而出,一个由“工匠精神”开启的高品质时代就会到来。
标 签:
( 网站编辑:南山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