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独家揭秘
名家锐评
时政聚焦
民生纵横
财经探索
海外视窗
基层之声
中新文学
精文众聚
学习天地
站内检索
会员中心

互联网应织密“网络医托”过滤网


        日前,沈阳市民赵先生向记者反映,高中毕业的儿子经同学介绍,找到了一份说是网络咨询的工作。其实,这就是网络医托。他儿子经过数天培训后,摇身变成了“在线名医”。而所谓“网络咨询”就是以“医生”的名义,通过网络等方式接受咨询或寻找“好(病)友”,想方设法介绍他们到公司“合作”医院。网络医托欺骗患者钱财,还延误别人治疗,在赵先生的坚持下,孩子辞职了。(4月5日《辽沈晚报》)

        医疗是个严肃的话题,现实中,医生资格的获取有着非常严格程序和条件。然而,一个高中生或者是更低学历者,仅仅培训数天,就可以摇身变成“在线名医”,误导患者则不言而喻。那些打着“名医”幌子的网络医托,欺诈患者钱财不说,贻误患者的治疗时机,则有害人性命的嫌疑。

        网络医托是医托的新变种而已。网络医托依附于不规范的民营医院,用诱惑和恐吓的手段,让患者到与他们合作的医疗机构看病,欺诈患者。从这个角度分析,规范或取缔那些不规范的“网络医院”,是打击网络医托最有效的方法。皮之不附毛将存焉?没有赖以寄生的土壤,网络医托必然销声匿迹。

        不过,除了规范取缔“网络医院”外,互联网企业也应在打击网络医托上有所作为,而非任其野蛮生长。现在的网民数量剧增,有些网友患上疾病,不自觉地就养成了“不问医生问度娘”的医疗习惯。网络医疗自然有它的先天性优势,但是,它也在一定程度上促生了网络医托。比如,你在引擎搜索工具上查找“前列腺疾病”,排在第一条的信息一定是当地民营医院的广告,打开界面,会有头顶耀眼光环的某专家解释,甚至会自动跳出聊天对话框,热情地为你服务。可是,我们又怎么知道那诱人的“专家”背后,是否就是一个刚刚经过培训的小学生呢?

        互联网企业在医疗竞价排名上攫取广告利益,也没有杜绝虚假的医疗广告信息以及过滤网络医托,从某种程度上看,互联网企业就是在助纣为虐,甚至是狼狈为奸。毫无疑问,互联网在广告创收的同时,也应当自觉地为患者过滤不良的医疗信息,设置敏感词,尽可能地杜绝网络医托。“互联网+医疗”成为未来医疗可选项,这样的状况下,互联网企业更应肩负起责任,想方设法地提升技术,织密网络医托的防护网,为当下和未来的网络医疗提供洁净的生存空间。

 

标 签:
( 网站编辑:南山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