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独家揭秘
名家锐评
时政聚焦
民生纵横
财经探索
海外视窗
基层之声
中新文学
精文众聚
学习天地
站内检索
会员中心

组织“家”味浓郁关键在于活动实打实

        “参加‘主题党日+’活动之前,我大概七八年没参加党支部组织的会议和活动了。”9月21日,在湖北咸宁咸安区张公庙村,党员杨盛和感慨地说:“现在,我每月都到党支部学习,还能参与了解村里的大事,又找回了‘家’的感觉。”(9月28日 人民日报)

        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有什么样的政治生活,就会有什么样的党组织,也就会有什么样作风的党员,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抓起。湖北咸宁市的“主题党日+”活动,能让党员们找到“家”的感觉,就在于活动实打实,不仅强化了党员意识和先锋模范作用,也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回顾前期的党内政治生活,为什么缺乏吸引力,令党员们深感“发虚”?源于形式主义严重,例行的“三板斧”耍完就偃旗息鼓。有的甚至开成了工作总结会、经验交流会等。如一些专题组织生活会,提意见时依旧好好先生当道。看似“辣味”十足的批评,被点名的人也最多“红红脸”,根本达不到“出汗”的效果,会后更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这种没有用心,把严肃的党内生活庸俗化的做法,党员们怎会有“家”的感觉呢?因此,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让党组织成为党员心中的“家”,必须抓住三点,促进活动实打实,从而拧紧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总开关”。

        坚持传统以固本培元。民主集中制、“三会一课”、民主评议等好的传统与制度,是党实践总结的宝贵财富。让组织“家”味浓郁,就必须坚持好、传承好、发扬好这些好传统、好做法。其中,作为“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就要明确鲜明主题,把重点放在找准问题,分析原因,明确方向上,通过强化批评与自我批评,对意见和建议加以量化和细化,实现深入剖析,杜绝蜻蜓点水。如此,党员才会心中有“家”,自觉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做到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

        提高质量以激浊扬清。一些党员干部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与党内生活质量不高有很大关系。当批评与自我批评成为了摆设,权力就没有了制约。当麻痹在“你好我好”的氛围中,有了权就容易任性。俗话说:“亮丑不嫌丑,揭短短变长”。让组织“家”味浓郁,就要正视问题,努力提高党内生活的质量。对此,除了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更要发挥好监督问责的治党“利器”作用。通过以问责为抓手,督促“关键少数”切实肩负起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领导责任,党员们才会愿意守“家”,推动问题的解决,让党内正能量充沛,让歪风邪气无所遁形。

        善接地气以继承创新。党内政治生活缺乏创新,已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由于内容上空洞乏味,形式上老调重弹,自然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因此,让组织“家”味浓郁,就一定要创新。不创新,连形式也巩固不住。对此,各地党组织不妨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既要做好诵读党章、交纳党费、学习党规党情、开展组织生活、实行民主议事、落实公开制度等规定动作,更要加入与经济发展以及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内容,比如农村低保评审、危房改造等,使活动接地气,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吸引力、感染力,党员干部才会心生向往、心有所系,主动常回“家”看看。

        党内政治生活松一寸,党员干部队伍就会散一尺。只有党内政治生活实打实,让党组织“家”味浓郁,广大党员干部才愿意主动接受考验,在反复锤炼中,坚强党性,推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真正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敖思明)
标 签:
( 网站编辑:放牧山野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