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独家揭秘
名家锐评
时政聚焦
民生纵横
财经探索
海外视窗
基层之声
中新文学
精文众聚
学习天地
站内检索
会员中心

保护铁路文物重在落实


  未来的清河车站和北京北站将成为京张高铁的双始发站,有着112年历史、目前已停运的京张铁路清河老站,始建时有一块中央站匾和南北两块水泥竖匾。近日,铁路学者王嵬踏勘发现了清河车站北侧站匾的踪迹——它藏身于墙缝中,已被泥浆遮蔽了数十年之久。(法制晚报3月10日)
  铁路进入中国大地只有短短的100多年,与之相生的铁路文化从一开始就被烙上了厚重的中国特色,笔者概括为“一部抗争史、一部建设史、一部创新史”。中国铁路从被动接受不懈抗争,到主动修建自力更生,再到集成融合创新发展,直至走上世界之巅,体现了中华民族既自强不息又善于包容借鉴的宝贵品质。应当说,现存的百年以上的铁路建筑、标志等实物都是不可再生的文物,理应受到合理保护。但让人遗憾的是,大部分铁路文物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它们有的在城市改造中被夷为平地,有的散落乡村,渐渐湮灭成残砖断瓦,最后融入历史的风尘之中,被人忘记。
  铁路文物保护意识为何如此薄弱?笔者认为,一是宣传教育不到位。文物意识要从学生抓起,学生对祖辈的历史有着与生俱来的知情权,而我们现行的从中小学到大学的教材里,关于文化保护方面的教育内容少之又少,这与我们这个有着悠久文明史的国家极不相称。二是整体规划不到位。从某种角度讲,城市改造是对文物的一次深度伤害,尤其是作为交通运输工具的铁路站场设备设施。许多地方在旧城改造中,其设计指导思想是推陈出新,把旧的全部否定,于是一批百年以上的站舍被推倒,碍事的线路被拆除,让后人对它们的印象只能停留在照片里。三是违规惩戒不到位。尽管破坏文物已被纳入违法范围,但在执行中对个体追究多,对于以组织的名义,打着民生旗号的破坏行径,却难以追责。这就导致了破坏成本不高,破坏行径禁而不绝,甚至越演越烈。
  站房在拆除机器的轰鸣中哭泣,线路在风雨中因无人问津而呜咽。今天,有百年以上历史的铁路文物不仅数量越来越少,其健康状况也令人堪忧。由于长期失修,其破损老化的速度日益加剧;由于被挪作他用,其本来面目越来越少有人知;由于拆建改造,其留存痕迹被彻底抹消。也许,现在我们对铁路文物的致敬还能用拍照留念的方式表达,但当他们被彻底抹消之后,我们就连拍照这种致敬方式也没有了。
  保护铁路文化刻不容缓。
标 签:
( 网站编辑:中新评论网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