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独家揭秘
名家锐评
时政聚焦
民生纵横
财经探索
海外视窗
基层之声
中新文学
精文众聚
学习天地
站内检索
会员中心

城市的吸引力根本在于是否有创造性与活力


       这几天,一则2014年初就曾爆出的“全国规划新城新区将装下34亿人”的旧闻,再次成为舆论热点。媒体报道援引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5月,全国县及县以上的新城新区有3500多个,这些新城新区规划人口达到34亿。这意味着,可以把一半地球人都装进来,的确耸人听闻。(7月20日人民网)
       这一数字是怎么得来的?我国对于规划用地有1万人/平方公里的标准,一般可由规划用地规模倒推出人口规模。需要说明的是,这种算法只适用于“建设区”规划。而对于大多属于“政策区”的新区来说,并不适用。如果混淆“建地设区”和“政策区”,那么占地1.68万平方公里的北京市,规划人口将要达到1.68亿,这显然不符合事实。从这个角度,新城新区规划人口达到34亿之所以可能是“神仙数”,原因也在于此。
       为什么有些城市逢雨必涝,“天天看海”,而有的城市却始终排水通畅?这一现象的背后有着某种深层次的思维惯性在作怪,而且,不只是一个地方存在如此怪现状,这些还不能引起决策者们的高度重视?新城新区的规划事关一个地方的发展方向,动辄耗费巨大,绝非儿戏。决策正确是最大的智慧,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失误。决策前的风险评估、合法合规性审查、外部环境情况的变化、市场预期等等是否考虑全面周到,决策中是否真正发挥集体作用而将个人决策行为界定在合理区间。决策的时候,思考是否把每一分资金都当作老百姓的血汗钱,都当作自己的生命那般去珍惜、爱护、节约,那么制订规划的时候,就应该多问问老百姓,听听他们的心声。
       建设新城新区对于一个人口密度大、发展空间不足的城市来说,确实是件大好事,既高大上,又提供了若干就业机会,还解决了居住问题,百姓受益,经济发展,这确实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发展。可是如果没有多少干货,对当地经济发展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比如有的新城“一到晚上就黑灯瞎火”甚至很难见到人影,并且还让城市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这样的新城,不建也罢!否则,在当前日益严厉的反腐态势之下,责任追究之剑决不会善罢干休!
       一个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能长久持续发展,源于它是否具有创造性与活力,能否提供完善的公共配套,能否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能否提供宜居的生活环境。因此,新城新区容纳人数的账面数据并不重要,必须抱定“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建设原则,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才能真正打造新城新区核心竞争力。

 

标 签:
( 网站编辑:南山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