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独家揭秘
名家锐评
时政聚焦
民生纵横
财经探索
海外视窗
基层之声
中新文学
精文众聚
学习天地
站内检索
会员中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中国奶业走出低谷

        “原奶价格一直在降,前两年每公斤还冲到过4块钱,现在眼瞅着就要跌破3块钱了。照这样下去,马上就要赔钱了。”最近,河北省行唐县希望奶牛养殖小区的奶农卢香来很犯愁。实在招架不住奶价持续下跌,存栏有1800头奶牛的山东济南养殖大户邱胜明准备忍痛低价卖掉一些奶牛。卢香来和邱胜明的境遇还不算最糟。随着奶价持续下行,一些地方开始出现用鲜奶喂猪等现象。(9月5日《人民日报》)
       用鲜奶喂猪不是奶农在暴殄天物,而是无奈之举。最近两年以来,随着进口低价乳制品冲击和奶业消费增长放缓“两碰头”,国内奶企鲜奶用量减少,奶农的鲜奶交不上去,只能把交不上去的鲜奶卖给养猪户喂猪,或者干脆倒掉,甚至把刚刚怀孕的奶牛卖掉成了奶农们不得已的选择。更严重的是,这种情况还在持续,还在蔓延。以至于奶业被一些银行列入“高危行业”。
       牛蝇叮了奶牛,奶牛会有阵痛。总结我国奶业不景气的原因无外乎两方面:一方面,国际奶价与国内奶价严重倒挂。全球原料奶平均价格远低我国10个主产区平均原奶价格。在奶粉方面,进口奶粉到岸价为每吨1.8万元,而国内接近每吨3万元。另一方面,乳制品消费增速放慢。以液态奶为例,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全国液态奶销售总量2738.9万吨,比上年增长3.6%。但与“十二五”期间每年平均增长5.1%、“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1.1%相比,增幅明显偏低。同时,国产奶消费信心还处在修复阶段。国产奶业自遭到三鹿奶粉事件冲击后,奶业协会也一直在想方设法重塑消费者信心,但是得到总比失去难的多,所以大乱之后的重整旗鼓,重拾消费者对国产奶业的信心需要大治,需要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技不如人必然受制于人。国内奶业遭受阵痛,导致出现奶价低、卖奶难、亏损大等问题,虽然与宏观经济大环境和国际乳制品价格周期性波动有关,但主要还是我们自身竞争力不够强,饲料和人工等要素成本上升快,技术和管理节本增效能力提升慢,奶牛养殖和乳制品加工一体化程度仍然不高,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尽管奶业面临的困难暴露出我们存在的一些缺点和不足,但在生产方式、奶牛单产能力、质量安全等方面,相较以前,我国奶业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即便如此,也无法改变我国奶业的被动局面。
       如何应对目前奶业遇到的困难,成为亟需解决的难题。有人说,既然进口乳品让我国奶业备感压力,那少进口点不就成了吗?暂且不论,这种方法能否有效,单在思维方式上就透露着一丝胆怯。因为国内奶业不是安静、平稳的“沙丁鱼”,怎能害怕生性好动的“鲶鱼”呢?再者,国际奶价一直下行是受到奶业发展周期的影响,同时,在贸易全球化日益深化的今天,闭关锁国那一套肯定行不通。思路决定出路。找对了思路,才能找到出路。其实,奶业出路,就在我们自己的脚下。改革创新,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是奶业发展的“不二之策”,一言蔽之,国内奶业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5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新命题,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可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与奶业亟需“去库存”的需求相得益彰,因此,破解国内奶业难题,推动奶业走出低谷必须依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体而言就是要继续加强奶源基地建设,继续加强饲草饲料生产体系建设,持续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持续加强消费引导,要用科学技术、物质装备、发展理念、经营方式、产业组织改革传统行业,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增强竞争力。
       牛蝇叮了奶牛,奶牛在感到阵痛后,不是要怪罪牛蝇,进而驱赶牛蝇,而是要发力狂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种种探索正带来源源活力。尽管现在形势严峻,但我们深信,只要深刻理解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和内涵,配合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中国奶业走出低谷不会为时太久。

标 签:
( 网站编辑:致远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