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需要“压舱石”
党员干部需要“压舱石”
听一位老船夫讲,早年船行于恶水之中,因怕船身太轻而导致翻覆,都会在船底放置大石头,以求船身稳定,此石称为“压舱石”。有了它,船吃水深了,即使遇上大风大浪,也可以避免大幅摇晃和翻沉。
船要行稳致远离不开“压舱石”,党员干部立身做人、干事创业、为官从政,也都需要装填几块“压舱石”。负载“压舱石”可以让人生之舟安稳驶过暗礁密布、激流纵横的水域。于党员干部而言,为人处世岂能没有方位?从事公职岂能没有原则?多想想肩膀上的责任,多想想入党时的誓言,关键时候方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百姓心是立身做人的“压舱石”。老子《道德经》讲:“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三十五年如一日,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扎根太行,用科技染绿荒山,把富裕带给乡亲。他曾说:“我这辈子最过瘾的是干了两件事,一个是把我变成农民,一个是把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我’(技术把式)”。于共产党人而言,“为人民服务”前加上了“全心全意”的限定词,执政为民的底色更显沉稳厚重。无论时代条件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党员干部都要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时,都要永远以百姓之心为心。惟如是,我们才能走进百姓的内心。
廉洁心是干事创业的“压舱石”。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写道,对于觉悟高的共产党员来说,“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 领导干部走上各自的岗位,大多是想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身价值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如果因为不能守住廉洁而翻了船,怎么走向更远?党员干部要让肌体保持健康,要让精神保持振奋,就必须自觉安装好“杀毒软件”,定期升级,不断净化自己的“思想桌面”,才能防微杜渐,守住廉、保住洁,也才能在公众的支持和信任中更好地干一番事业。
敬畏心是为官从政的“压舱石”。春秋时期宋国大夫正考父是几朝元老,在家庙的鼎上铸下铭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意谓每逢任命总是愈加谨慎,一次提拔要低着头,再次提拔要曲背,三次提拔要弯腰,连走路都靠墙走。古代贤人心存敬畏也如是,更何况党员干部?党员干部只有常怀敬畏之心,心中始终装着党的事业,始终装着人民,始终恪尽职守,才会不作秀、不作孽,大公无私、公而忘私,艰苦朴素,清正廉洁。那些被组织调查的党员干部正是由于没有敬畏之心,没有道德约束,才会整天声色犬马,灯红酒绿,为所欲为,以至于在欲望的深渊中不能自拔。
人活一世,总是要有点精神追求的,党员干部从政为官更是如此。缺少理想信念的“压舱石”,犹如沙地上起高楼、云彩里织罗裳,虽有片刻的美好,最终皆会因基础不牢而化作泡影。现实生活中,有些党员干部把“压舱石”当成负担弃置一旁,固然当时可以步履轻盈、速度激增,然而一旦风浪袭来,便可能因交友不慎而“摔跤”,因顶不住物欲诱惑而犯错,因扛不住改革攻坚的重压而颓废。“最丰满的稻穗,最贴近地面。”心中有磐石,脚底定生根;信念多坚毅,品行自崇高。党员干部需借助“压舱石”控制好人生航程的重心,任凭风大浪急、泰山压顶都能从容向前。
哲人说:“一切重压与负担,人都可以承受,它会使人坦荡而充实地活着,而最不能承受的恰恰是轻松。”生命的意义在于负重前行,权力的价值在于责任担当。沉潜下去,永远比虚浮其表令人受益。党员干部应抱持好自己的“压舱石”,让人生之舟行稳致远,让为民服务之路越走越宽。
标 签:
( 网站编辑:中新评论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