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下”基层变成了“吓”基层
基层是社会的缩影,是最接近群众的地方,我们党的事业根基在基层,血脉在基层,活力在基层,只有加强基层工作和群众工作,我们党的组织群众基础才能更加稳固,我们党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扎实,坚若磐石。所以,党中央鼓励领导干部下基层,让广大领导干部接地气、转作风。
下基层“接地气”,这是了解基层呼声的重要途径,党员干部只有敢于“接地气”,多下基层,才能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才能真正做到“零距离”满足群众需求,从而建立良好地干群关系。
可是,个别干部下基层似乎有一种见怪不怪的“潜规则”,那就是喜欢提前安排调研路线,设计谈话内容,查看样板工程,或者是坐着车子转转,隔着玻璃看看,或者前呼后拥,气势“宏大”,或者是提前拟定个提纲,选一些人按照提纲发言,更有甚者吃拿卡要、劳民伤财,给基层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群众怨声载道,基层疲于应付,造成不好的影响,也败坏干部的形象,疏远了干群关系,下基层俨然成为名副其实身为“吓”基层。
群众最朴实,也最讲实际,对搞花架子、耍嘴皮子不干事的干部十分反感。干部下基层,就是要去听取民声、体察民情,发现和解决问题,不能和封建朝代官员出行那样“净水泼街”、“衙役开道”,人为地把自己与老百姓隔离开来,把下基层变成“吓基层”。应当始终保持人民公仆政治本色,把基层当成自己的家,把群众当成自己的衣食父母和兄弟姐妹,常回家看看,轻车简从,朴实自然,真心实意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切忌兴师动众刻意安排现场,也不要挑肥拣瘦、视而不见问题,更不能走马观花、摆花架子。否则,会被老百姓指着脊梁骨骂“败家玩意儿”的。(通讯员/杨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