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染色狗扮熊猫,蚌埠这家动物园“趣”过了头
用染色狗扮熊猫,蚌埠这家动物园“趣”过了头
近日,安徽蚌埠张公山动物园“火”了一把,原因是园内用染色狗扮演大熊猫和小熊猫,引发网友热议。据报道,4只小狗中,2只博美犬被染成小熊猫的模样,2只松狮犬被染成大熊猫的模样。围栏处挂着博美犬和松狮犬的科普牌,一旁还挂着“我是熊猫,骗你我是狗”的标语 。4月23日,该动物园工作人员表示,狗狗是从宠物店买的,都是用的植物染色膏,被市民投诉后,已经把狗狗退回去了,引进染色宠物犬主要是想增加和小朋友的互动。动物园里没有真熊猫,弄几只染色狗来扮演,还标上“我是熊猫,骗你我是狗”的调侃标语,这种做法看似有趣,实则不妥。
一、从动物健康角度看
即便使用的是植物染色膏,给狗染色这一行为也可能会对动物造成伤害。动物不像人类,能够理解和接受这种改变外貌的行为。染色过程中,陌生的操作和气味可能会让它们感到恐惧和不安,这无疑是对动物正常生活状态的一种干扰。而且,就算染色膏号称无害,也不能完全排除潜在风险,动物舔舐毛发时,谁能保证不会摄入有害物质,进而影响健康呢?
二、从动物园的本质功能来看
动物园肩负着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和休闲娱乐等多重使命。科普教育要求真实准确,用染色狗扮演熊猫,即便有科普牌说明,也容易让游客尤其是小朋友产生误解,难以真正了解大熊猫和小熊猫的真实模样与生活习性。这不仅违背了科普的初衷,也让动物园的专业性大打折扣。若这种“创意”被其他动物园效仿,整个行业的科普教育质量都将受到冲击。
三、从市场经营角度而言
这涉嫌虚假宣传。蚌埠张公山动物园刚完成37年来首次系统性升级改造,新引进30余种网红萌趣物种,还新增多项游乐设备,本可凭借这些优势吸引游客。但用染色狗扮演熊猫的行为,让不少网友质疑其存在欺骗消费者的嫌疑。尤其是在直播间打着小熊猫等名义做宣传,更是加深了这种质疑。即便有调侃标语,也难以消除公众的不满,这对动物园的口碑和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
蚌埠张公山动物园此次“染色狗扮熊猫”事件,给各地动物园敲响了警钟。在追求创新和趣味性时,必须坚守动物福利和科普教育的底线,不可为了一时的眼球效应而忽视了自身的社会责任。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真正赢得游客的认可与喜爱。(田太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