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独家揭秘
名家锐评
时政聚焦
民生纵横
财经探索
海外视窗
基层之声
中新文学
精文众聚
学习天地
站内检索
会员中心

传承发扬“六尺巷”文脉精神,“以和为贵”谱

传承发扬“六尺巷”文脉精神,“以和为贵”谱写基层治理新篇章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10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省安庆市考察了桐城市六尺巷,了解当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强调,“六尺巷承载着中国古人的历史智慧,要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互礼让、以和为贵,解决好民生问题,化解好社会矛盾,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踏上新征程,迈入新时代,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和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基层治理智慧,在基层治理工作中因地制宜融入中华民族礼让和谐的精神特质,让中国的“和美”精神成为激发新时代基层治理的新活力。

   要从“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礼让中读懂和谐友善的“文化密码”。“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2021年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金元社区考察调研时指出。自古以来,中国人崇尚礼节,主张以和为贵。《论语》中讲:“礼之用和为贵。历史典故记载有“和为贵,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300多年前,大学士张英面对家人“千里修书只为墙”的请求,给出“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回答,主动“让地三尺”并没有“矮人三分”,相反,却成就了一段邻里和睦、和合与共的历史佳话,成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经久不衰的千年美谈。和善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于当前加强社会建设、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六尺巷的典故里汲取“文化密码”,在基层治理中传承和发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善美”理念,通过道德讲堂、模范评比等多种形式引导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礼让谦和”理念深入人心,构建新时代乡风文明,为基层治理增添活力。

   要从“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豁达中看到宽以待人的“优秀品质”。300多年前,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在桐城的家人,与邻居吴家发生宅基纠纷。张家人给张英写信求助,张英收信后回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收信后豁然开朗,主动退让三尺,吴家人深受感动,也退让三尺。两家各退三尺而成的“六尺巷”,从此美名远扬。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在面对基层矛盾纠纷时,要始终保持包容礼让的心态,要有宽以待人的豁达心胸,多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思考问题,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通过多方调解、友好协商等方式处理问题,多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善于以德服人,就地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促进邻里乡亲友好和谐,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要从“邻里团结是非少,家庭和睦百事业”的和谐中领悟待人处世的“文脉基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六尺巷”是中华民族“以和为贵”思想的生动写照,教人处邻更立身,以“礼让”相安而居。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六尺巷的故事中汲取精神养分,弘扬相互礼让、以和为贵等传统美德,在基层治理中要引导和教育群众树立宽容和包容的心态,学会用“退一步”换来风平浪静、海阔天空,汲取六尺巷体现的先人化解矛盾的历史智慧,善于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层治理、民族复兴、国家富强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茅坪镇)


标 签:
( 网站编辑:中新评论网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