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独家揭秘
名家锐评
时政聚焦
民生纵横
财经探索
海外视窗
基层之声
中新文学
精文众聚
学习天地
站内检索
会员中心

保健品不应是“老人受骗”的原罪

        在迅速发展的保健品行业中,老年人成为消费的主力军。中国保健协会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保健品的年销售额约2000亿元,其中老年人消费占了50%以上。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报告,约七成消费者对国内保健食品市场不太满意。中新网(记者调查发现,不少保健品公司打亲情牌,用虚假、夸大的营销方式忽悠老人购买产品,而当老人发现问题时,又陷入维权困境。(6月22日     中国新闻网)

        提及保健品,我们第一个念头就会想到——老人购买保健品上当受骗。接下来,肯定是义愤填膺地谴责保健品和使出浑身解数让老人上当的销售人员。老人成为保健品消费主力军,这是事实;老人上当受骗的实例比比皆是,枚不胜举,这也无可辩驳。然而,在笔者看来,保健品不应成为“老人受骗”的原罪。

        老人购买屡屡保健品上当,我们至少要反思两点:其一,保健品的监管不够规范,对虚假宣传的打击力度不够强劲。虽然《食品安全法》和《广告法》对保健品及相应的广告做出了严格的规范,但据了解,70%以上的保健食品存在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的现象。其二,老人的晚年生活空虚寂寞,需要子女的真情陪伴。很多实例表明,上当受骗的老人多半是独居者,或者是子女经常不在身边,不能精神赡养。尽管《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明确了自己的精神赡养义务,要求子女多陪陪老人,常回家看看,但还是有不少的子女无法尽到精神赡养的义务。这给那些伪劣保健品推销人员可乘之机。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保健品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污”,特别是规范的保健品,虽然不能治疗疾病,但可以起到均衡营养、强身健体、调节机能、辅助治理的效果。事实上,不但中国有保健品,世界上很多国家都认同保健品的存在,只是名称不同而已。早在1988年,美国的保健食品已达2000种之多,销售金额在72亿美元以上。日本从1980年起就以每年50亿日元的速度增长,1989年已有6500亿日元的市场规模。德国的保健食品也非常畅销,据该国《商报》报道,特定食品以及改良食品的销售额达到 51.5亿马克。

        发达国家公民早就具备高度的保健、预防意识,“一百块钱买保健品,十块钱看病吃药,一块钱抢救”的理念深入人心。而中国人则恰恰相反,不重视病前预防,不重视锻炼和保健,等有了疾病才积极治理,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上本末倒置。其实,保健品的门槛也很高,不但需要有临床实验证明,而且还要经过严格的审批。但是,由于利润较高,伪劣假冒滥竽充数的保健品泛滥,同时,虚假宣传得不到处罚和矫正,让正规保健品背了“害人不浅”的黑锅。

    概而言之,我们应当对保健品有正确的认识,而不应一刀切地对其贴上“骗人”的标签。减少老人上当受骗的事例,既需要子女关怀老人,用温情和关爱填补老人空虚的精神世界,也需要职能部门坚守保健品门槛,打击保健品市场上的假冒伪劣和虚假宣传的不法行为。(作者: 黄齐超 )
标 签:
( 网站编辑:放牧山野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