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独家揭秘
名家锐评
时政聚焦
民生纵横
财经探索
海外视窗
基层之声
中新文学
精文众聚
学习天地
站内检索
会员中心

谁是农妇杀子惨剧背后的隐形推手?

        2016年8月26日,28岁的甘肃省康乐县景古镇老爷湾社女村民杨改兰杀死4个幼小孩子,然后服毒身亡。小山村的悲伤在继续。安葬完5个逝去的亲人,8天后的9月4日,又有尸体在阿姑山的树林里被发现,死者是杨改兰的丈夫李克英,也是服毒身亡。一家八口挤在50多年前建造的土房里。杨家也曾享受过低保。2013年村里定低保户时,曾把杨家定为享受低保户。可到了2014年,杨家低保资格被村里取消了。
        虎毒不食子。没有任何精神疾病的年轻妈妈,要亲手砍死四个幼小的孩子,然后服毒自身,那需要多大的决心。想想看,如果不是情感问题,如果不是生活艰辛,经济窘迫,无法维持,恐怕再也找不到更合理的解释了。
        四世同堂,八口之家六人殉命,其惨状铁人也会泪下。逝者已去,无人能解开杨改兰谜一样的杀人及自杀的动机,在没有其他说服力的解释的前提下,公众和媒体把动机指向贫困,自然就是最合情合理的解释。看不到生活的阳光和未来的希望,被贫困压制得无法喘息的杨改兰,采取了一种我们常人无法理解的方式,结束了五个人的生命。送走五位亲人后,丈夫也随之而去。所以,贫困应是这起悲剧的源头。
        不过,对于杨改兰一家的悲剧,当地政府却不愿用“贫困”一词概括,更是急于撇清三年前杨改兰家低保被取与这起悲剧的关系。当地政府在通报中称:四个孩子衣服破解,是杨改兰奶奶不让孩子穿新衣服;危房没改造也是因奶奶的阻拦;四个孩子非辍学,老大才6岁,在村小上学前班,其他三个没到入学年龄;低保被取消是群众评议的结果。
        当地政府通报中的解释,基本上都是实情。可是,这些实情却耐人寻味。杨改兰奶奶不让重孙穿新衣服,不愿享受国家的危房改造帮扶政策,说到底还是贫困。如果他们一家有从容不迫的经济能力,不想让孩子也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穿新衣吗?不想在国家的帮扶下早日住上新房子吗?
        国家正视贫困的存在,出台了很多积极的措施,比如低保,比如精准扶贫,比如危房改造等等。然而,这些善政在具体落实中存在瑕疵。就说低保吧,“开宝马吃低保”一度广遭诟病,令老百姓耿耿于怀,虽然现在这种现象基本消除了,但权力低保、人情低保还没被彻底消灭,落实低保的公平性还不能令人满意。杨改兰所在的康乐县实行动态管理,这当然是正确的,可是,那些被取消的低保户是否真的脱贫?民政部门不应纸上谈兵,而应给被取消低保户反馈机制。
        评定低保发扬民主,这是毋庸置疑的。不过,我们也应注意到,那些贫困家庭因为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生活态度悲观,与村民不能建立融洽的关系,也会影响评定结果。杨改兰一家就遭遇到如此状况,因为穷,在人情往来上做得不够好,他们一家成村里的“孤独之家”,低保没有获得村民的提名。无低保资格,想获得国家的精准扶贫,则难上加难。就此而言,评定低保需要基层管理者发挥智慧。
        其实,在审核杨改兰一家的精准扶贫时,当地的算法也非常费解:圈里的猪、羊按市场价核算,不需要考虑成本吗?一亩地400元~500元收成,不需要核算成本吗?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人,四个年幼的孩子,年收入达36585.76元,这近似笑话的审核,怎么能令人信服?显然,如果这个家庭能获得政府精准扶贫,让他们一家看到生活的希望,悲剧或将不复存在。
        不客气地说,当地不尽合理的低保评定办法,和不尽科学的精准扶贫审核,就是这起悲剧的推手,任何辩解都苍白无力。因此,我们期待基层在落实国家政策时力避人情和权力,能多些人性化考虑,多些深入和细致的工作,多些实事求是的严肃。希望贫困的阴霾早日散去,悲剧的源头不再是贫困。

标 签:
( 网站编辑:致远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