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独家揭秘
名家锐评
时政聚焦
民生纵横
财经探索
海外视窗
基层之声
中新文学
精文众聚
学习天地
站内检索
会员中心

改革就是搬掉“绊脚石”

        有人把深化改革,形象地比喻成搬掉改革道路、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绊脚石,是生活中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语,比喻对前进有阻碍作用的一切事物。著名作家杨沫在《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一章中写道:“她有了一块绊脚石,把她绊得牢牢的。”让她前进不得。
        一辆正在疾驶的车,如果在高速公路上,发现前面有一块绊脚石挡在路中,没办法绕过去,就得采取紧急措施,否则,就会造成车毁人亡的事故。就是采取措施及时,也起码得停下来,清扫道路上的绊脚石,车才能开过去;如果是在盘山路上,一块块绊脚石就会随着雨水滚下来,这时,就得及时清理,不断清理,才能确保道路畅通,不出现堵车,不发生肇事。
        近日,一位省级领导在《人民日报》撰文说:“要加强部门协作,不管是谁牵头的改革项目,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必须全力配合支持,谁要当改革‘绊脚石’,组织上就必须把他搬掉。”深化改革,动的是既得利益,啃的是“硬骨头”,山上随时都可能有“绊脚石”滚到路上,不真刀真枪干能不行吗?深化改革,需要我们既要拿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魄和决心,又要敢于搬掉改革路上的“绊脚石”: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自我革命,敢于担当,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勇士,敢于抓落实,以保障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
        每一项重大改革,在深化过程中,在推进过程种,如果遇不到一点阻力,碰不上一块“绊脚石”,似乎不正常。不要以为路上有绊脚石,山上会滚下绊脚石,就有畏难情绪,就裹足不前,甚至就停滞下来,这不是改革的态度,不是改革的勇气,更不是改革的智慧。现在,改革已进入攻坚区和深水区,我们要下壮士断腕的决心,不怕“啃硬骨头”,不怕触及深层次矛盾,才有资格担起改革使命。我们不仅不怕“绊脚石”,勇于搬掉改革路上的“绊脚石”,更要“精准”把握改革脉搏,内在规律,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决策实施,将改革不断推进。
        对看准了的改革胆子要大,决心要大,动作要大,但步子要稳。既要整体推进,又要重点突破;既要有顶层设计,又要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无论是应对当下的困难和挑战,无论是面对前进道路不断滚落下来的“绊脚石”,还是着眼于长远的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深化改革都是我们坚定不移的选择。进,则赢得群众拥护;退,则失去群众信任。
        改革的路上,肯定会有“绊脚石”;改革的山上,肯定会有“虎”。不能因为改革路上有“绊脚石”,就停步不行;不能因为改革山上有“虎”,就不敢“向虎山行”。要有切实的举措,要有切实的行动,要有震住“虎”的勇气,才能取得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果。“不能改革口号喊得震天响、改革实效总不见,只闻‘雷声’不见‘雨’。要着眼于‘快’,在问题面前,谁先人一步解决,谁就能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深化改革的过程,就是不断搬掉“绊脚石”的过程。在这个问题上,不能等,不能退,不能犹豫。谁碰上,谁就要动手去搬,谁都要把搬掉改革道路上、前进道路上“绊脚石”当成义不容辞的责任:“不等不靠,不退不绕”;早一天搬掉改革道路、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不但自己能前行,后面不至于堵车;改革的列车,也能顺利通行。有人说:这就叫担当意识。
        搬掉改革道路、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贵在“精准”。改革方案要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多一些打中要害的管用之招,少一些大而化之的虚招花招;要在长效机制上见真章”;只有这样,我们在取得改革成效和推进改革进程中,才能不断搬掉挡在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标 签:
( 网站编辑:致远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