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市长暗访扬尘吃“闭门羹”给我们有何启示?
因“污染围城”问题突出,近日安阳市成为了媒体瞩目的焦点。在安阳市环保局局长张卫东被停职后,连日来,安阳市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对扬尘治理问题进行明察暗访。而就在9月16日,安阳副市长唐献泰带领该市环保局有关负责同志在对扬尘污染问题进行督查时,在一工地被工人挡在门外近40分钟,最终,该工地因覆盖不严,扬尘四起,拒绝执法人员检查等被重罚(9.17 东方今报)
河南安阳的这次副市长带队检查扬尘,吃到将近40分钟的“闭门羹”后才进入施工现场,这说明这次检查之前施工单位没有做好准备,害怕自己的问题暴露,才百般阻挠。事前不打招呼,搞了一次突然袭击,这叫动真的;打完招呼再去检查,让被检查对象有所准备,那是没动真的。安阳这次扬尘检查是动真的,是治理“污染围城”的保障措施,是完成硬指标、硬任务的需要。
事实上,在环境监察工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当事人不配合、拒不到场或者以其它方式不予确认,以及对责令改正行政处罚内容拒不执行或者执行不到位等情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种。一是某些环保部门的失职,再一个也是最重要的缘由,乃环保权力本身的依附型,当环保权力本身就受到种种制约,在执法过程中,它当然就无法真正地“强硬”起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表示,现在对建设项目实施了环境评价制度,但重事前审批,轻事中、事后监管,这令人担忧,对于环保工作必须加强监管。总理的讲话表明:尽管环保已成了现代生活中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诸如环境评价的技术性安排也被广泛运用,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难处,可持续的污染治理路径仍然难以形成。
在笔者看来,河南安阳的大气问题屡禁不止,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形成一个不可持续的污染治理路径。遭到曝光就集中整治,自然无法达致预期的治理效果,甚至会形成某种监管虚无的负效应,它必须被纠偏。只有当环保的威慑力无处不在,发现项目污染就会随时叫停,并加以处罚,安阳的大气才会真正“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