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独家揭秘
名家锐评
时政聚焦
民生纵横
财经探索
海外视窗
基层之声
中新文学
精文众聚
学习天地
站内检索
会员中心

脱贫攻坚要“实至名归”

数字脱贫、产业盲目跟风、干部驻村走过场……在量大面广的扶贫工作中,类似问题或有耳闻,但10月下旬国务院扶贫办的一纸通知,还是让人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形式主义对扶贫工作的干扰。对这类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揭开盖子、对症下药,将有力促进各地各级的扶贫攻坚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来源:11月9日新华每日电讯)

去年,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发出了扶贫攻坚的“动员令”,吹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集结号”,向人民群众立下了一道消除贫困、决胜小康的“军令状”。扶贫攻坚是国家大计,事关“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容不得半点马虎,出不得半点差池,必须严肃认真对待,帮扶规划突出长效性,帮扶措施要有针对性,力求收到实实在在的成效,让困难群众满意,社会认可。

不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也还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想一口吃个“大胖子”,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和扶贫脱贫的正常进程。在国务院扶贫办的通知中,一句“切断形式主义的思想根源”的提法直接针砭扶贫时弊,直戳扶贫领域中出现的急躁症、盲目症和弄虚作假、搞“花架子”等形式主义,防止脱离实际、闭门决策、大包大揽、单向“输血”等治标不治本的短视做法,让扶贫帮扶回到一步一个脚印的正轨上来,不搞数字脱贫,不做形式主义的扶贫,让脱贫的含义“实至名归”。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脱贫攻坚不是功其一役的战役,是一场持久战,不是让困难群众一时脱贫,而要永远脱贫,生活真正富起来,日子真正好起来,幸福指数高起来。要让困难群众脱贫,就要有可持续的收入,就要有稳定的增收项目,单靠政府的“输血式”扶贫是脱不了的,即使一时脱贫,也将后劲无力,再度回归贫穷。扶贫也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因地制宜的规划产业、实施项目,因人而异地开展就业培训,让产业能够做好做大做长久,创业就业持续有力,让扶贫后劲十足。

针对扶贫领域出现的一些形式主义的苗头,要及时纠正,及早制止,防止小错酿成大祸。同时对扶贫工作中出现的虚报冒领、截留挪用、私分侵占扶贫资金和集体资金,以及在扶贫工作中优亲厚友、吃拿卡要等问题,高悬党纪国法,必须严厉打击,通报曝光,让扶贫纪律严起来,工作作风实起来,不断扎紧制度篱笆,营造良好的扶贫风气,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寸功寸进,稳打稳扎地打赢脱贫攻坚这场民生仗。

标 签:
( 网站编辑:图途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