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软作为”还需“硬措施”
全国范围内已有多地治“庸懒”动真格,31个省区市都有市县出台规定或者采取行动,不少“庸官懒官”丢官去职甚至锒铛入狱。但与此同时,一些地方行政“软作为”的现象仍然存在,部分干部无利不想为、懦怯不敢为、居功不愿为的畸形心态仍然存在。(《京华时报》)
如今,部分官员在反腐浪潮中,自觉工作辛苦,为官不易,为了自保就不得不出此下策。认为,做多必然会错多,与其冒风险得罪人,还不如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老老实实,安安稳稳的,宁肯不干事、也要不出事。
“为官避事平生耻”。“有‘勤’无‘廉’,政失之于公,有‘廉’无‘勤’,政失之于慵。‘廉’和‘勤’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做不到‘廉’是腐败,做不到‘勤’也是变相腐败”。一味满足于“不贪不占也不干”,这样的官员即使不贪腐,也与泥塑木雕也相差不远,谈何务实,又何论为民?
在笔者看来,为何这些“软作为”的官员,忌惮为官的风险?虽然权力是一把双刃剑,但权力不会必然产生风险。如果秉公用权,那就什么风险也没有。如果权力观异化,那必然是有代价的。这就说明,所谓的风险其实缘于在权力诱惑前滋生的贪欲。在种种“不为”的背后隐藏的无不是作风问题,这一歪风的蔓延,不仅滋生了官僚作风、损害了干部形象,还使党和政府面临失去民心的危险,其危害不可谓不大。
“不为”是恶疾,“软作为”亦是官场的隐性痼疾。要想彻底治疗,既要有“刮骨疗毒”的勇气,又要有“对症下药”的智慧。加强硬措施方能标本兼治,一方面,以严格问责倒逼干部自觉履责、竞相作为。强化对个人的责任追究,通过“曝光一批、查处一批”实现“警示一片、震慑一方”的目的,跟踪落实整改执行情况,促使干部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不仅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还要追究分管领导甚至主要领导的责任。层层落实责任,一级一级传导压力、将倒逼单位领导自觉履行责任,主动看好自己的人。另一方面,建立奖惩机制,对于长期在本职工作上兢兢业业、干出一定实绩的干部,该表扬就表扬,该提拔就提拔;对于那些长期作风松散、遇事推诿、见困难就躲的干部,该处罚就要严肃处罚。只有纪律严明、作风好转,群众来办事才会满意。
“硬措施”好比给为官不为者戴上了一个“紧箍咒”,让为官不为者无处藏身,只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为官不为”将逐渐被勤政廉政所取代,兢兢业业、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将会成为每位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作者:张冉
如今,部分官员在反腐浪潮中,自觉工作辛苦,为官不易,为了自保就不得不出此下策。认为,做多必然会错多,与其冒风险得罪人,还不如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老老实实,安安稳稳的,宁肯不干事、也要不出事。
“为官避事平生耻”。“有‘勤’无‘廉’,政失之于公,有‘廉’无‘勤’,政失之于慵。‘廉’和‘勤’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做不到‘廉’是腐败,做不到‘勤’也是变相腐败”。一味满足于“不贪不占也不干”,这样的官员即使不贪腐,也与泥塑木雕也相差不远,谈何务实,又何论为民?
在笔者看来,为何这些“软作为”的官员,忌惮为官的风险?虽然权力是一把双刃剑,但权力不会必然产生风险。如果秉公用权,那就什么风险也没有。如果权力观异化,那必然是有代价的。这就说明,所谓的风险其实缘于在权力诱惑前滋生的贪欲。在种种“不为”的背后隐藏的无不是作风问题,这一歪风的蔓延,不仅滋生了官僚作风、损害了干部形象,还使党和政府面临失去民心的危险,其危害不可谓不大。
“不为”是恶疾,“软作为”亦是官场的隐性痼疾。要想彻底治疗,既要有“刮骨疗毒”的勇气,又要有“对症下药”的智慧。加强硬措施方能标本兼治,一方面,以严格问责倒逼干部自觉履责、竞相作为。强化对个人的责任追究,通过“曝光一批、查处一批”实现“警示一片、震慑一方”的目的,跟踪落实整改执行情况,促使干部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不仅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还要追究分管领导甚至主要领导的责任。层层落实责任,一级一级传导压力、将倒逼单位领导自觉履行责任,主动看好自己的人。另一方面,建立奖惩机制,对于长期在本职工作上兢兢业业、干出一定实绩的干部,该表扬就表扬,该提拔就提拔;对于那些长期作风松散、遇事推诿、见困难就躲的干部,该处罚就要严肃处罚。只有纪律严明、作风好转,群众来办事才会满意。
“硬措施”好比给为官不为者戴上了一个“紧箍咒”,让为官不为者无处藏身,只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为官不为”将逐渐被勤政廉政所取代,兢兢业业、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将会成为每位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作者:张冉
标 签:
( 网站编辑:放牧山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