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独家揭秘
名家锐评
时政聚焦
民生纵横
财经探索
海外视窗
基层之声
中新文学
精文众聚
学习天地
站内检索
会员中心

基层一线调研应避免“三个误区”

        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和依据。调研做得好不好,情况摸得准不准,直接影响领导决策、制度制定的科学性、正确性和可行性。到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应着力避免“三个误区”。
        避免“认识误区”。有的干部认为,当前信息传递非常便利,要了解情况只需打个电话、收个邮件、翻翻网页,以前那种迈开双腿搞调研已经“落伍”了。还有的干部认为,调查研究不过是跑跑腿、动动嘴、拿拿笔,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是“秀才们”的事情。领导是管大事的,如果三天两头往基层一线跑,会造成本末倒置。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使很多干部一年到头很少真正到基层搞次调研,对基层的了解大多是经过加工处理的“二手材料”,造成工作中凭印象用人、靠经验办事,甚至出现“拍脑袋决策”等行为。调研要做到身入心入,前提是转变思想观念,带着问题到基层,把基层当课堂,把群众当老师,紧紧围绕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干部群众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问计于群众,找到破解难题的思路和对策。
        避免“行动误区”。下基层调研,关键是要真正理解哪里是基层。真正的基层应当是在干部群众生产生活的一线,在广大干部群众中间。有的干部下基层,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到农村调研只听乡镇干部的意见,不与普通干部群众见面。到企业调研只坐在办公室里搞座谈,不到生产一线去。表面看是下去了,但是难以听到真心话,更难以解决实际问题。下基层调研,必须真正深入基层,把座谈会开到村组、农户家中、田间地头等,变汇报会为下访会、谈心会、家常会,与群众零距离、面对面交心交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这样才能听到群众的真心话,才能了解到真实情况。
        避免“角色误区”。毛主席在为《农村调查》序言中写到,“没有满腔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做不好的。”现实中,很多干部名为下基层调研,实则打着调研的名义到基层显摆架子,搞形式主义,甚至吃拿卡要,普通干部群众避之唯恐不及,很难听到真实情况,使调研走了形式。下基层前,一定先把身份置换过来,把自己摆到普通群众的角色上去。这样才会融入基层、融入群众,才能掌握到平时难以掌握的第一手资料。
标 签:
( 网站编辑:中新评论网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