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是对干部政绩观的全方位考量
国务院日前印发意见,明确了贫困人口退出机制程序标准。为实现2020年给五千余万贫困群众脱贫,党和政府下了大力气,始终坚持将精准扶贫落实到位。让贫困成为历史,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红利,是落在每一名干部肩头的重任,是检验干部敢不敢担当,能不能担当的“试金石”。
当前,脱贫工作全面展开,精准扶贫在各地扎实推进,但是,一些地方和干部却玩儿起了“帽子戏法”。以前为了要政策、要补助,就把农民算成贫困户,抢带贫困“帽子”,现在要求脱贫摘帽,提前完成有奖励,就把穷人都算出去,这既是对脱贫工作的误读,也体现出了干部在思想认识、执政理念上有问题,执行力欠缺,群众观念薄弱。归根到底,就是畸形的政绩观在作怪,导致一些一切向成绩和职位晋升看齐,对下糊弄群众,对上欺骗党和政府。
干部是否为官方正,能否秉公用权,可否将政策扎实落地,首先要看他是否有端正的为官态度、正确的价值取向、正确的群众观念和和个人进步观,如果一名干部干事只为了个人职位晋升,只会搞政绩工程,靠花拳绣腿、弄虚作假给自己“贴金”,为自己升官积攒资本,搭建台阶,那么他迟早会被自己挖的“坑”害了自己,更会贻害群众,误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
贫困的帽子不能说戴就戴,说摘就摘,否则扶贫脱贫工作就会成为自欺欺人的“把戏”。脱贫工作是对政绩观的全方位考量,领导干部需要有正确的政绩观,首先要明确自己为什么要去攻坚克难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那就是要将让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梦想成真,而不是为了个人私利;其次要明确自己怎样实现群众脱贫致富,那就是真正把工作做到贫困群众的心中去,找贫因,挖穷根,实打实的将政策落实到位。
衡量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的关键不应是追赶脱贫时间、攀比脱贫数字,而应是坚持脚踏实地、立足农村实际、掌握贫困实情、讲求脱贫实效。为了防止一些干部将错误的政绩观混入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中,还要充分发挥问责、监督、考核的作用。要将脱贫攻坚的责任落实到干部个人,倒逼他们真抓实干,真帮真扶,干得好要奖励,干不好要问责,问题严重的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处理;要建立脱贫成绩检查监督制度,织密监督的大网,沥干脱贫数字的“水分”,严谨弄虚作假;要充分发挥考核这个指挥棒的作用,对贫困户退出进行严格考察,切实考实干部工作成绩,防止出现纸上脱贫,决不允许干部在脱贫工作中玩儿障眼法。
标 签:
( 网站编辑:南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