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做减法,答不好基层减负题
基层减负工作开展以来,减负效果初步显现,广大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正在迸发。但在有些地方,“文山会海、多头考核、过度留痕”等问题仍然存在,甚至为了应对减负而产生“变异”情况。比如,正式的文件少了,没有文号的“白头文件”却多了;电子政务网发送的通知少了,通过微信和钉钉布置的任务却多了;督查检查少了,观摩调研却多了。再加上通知要求“开口要闭口到”,工作“不留痕就是没做到位”,如此以来,基层干部对减负的获得感并不强烈。
基层减负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仅仅是在发文、开会数量和督查考核等事项上简单地一“减”了之。要在“实”字上下功夫,对基层干部的考核管理更主要的是看实绩、重实效,着力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群众观念“弱化”、干事创业“浮化”、责任担当“虚化”问题,从根子上清除“不看实绩看痕迹”“不问民声问材料”的形式主义作风。要在“统”字上做文章,将千条线“统”在上面,将管理与考核最大可能地整合汇总,理顺条块关系,让基层干部少在应付上级的检查上做文章,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察民情”“听民意”和“抓落实”上。只有将减负脱虚向实,挤干形式主义水分,让减负减到关键处,减到基层干部群众心坎里,才能更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持续激发基层干群活力。(陈冲)
标 签:
( 网站编辑:中新评论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