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党员干部在新形式下服务群众工作能力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牢记初心和使命,必须坚持一心为民”。《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提高做群众工作能力,既服务群众又带领群众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把党的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引领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如何做好人民群众工作,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提高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为人民群众工作的能力,值得我们长期关注并需要我们不断研究探索,也只有这样,镇党委、政府才能保持先进性和领导全镇人民大发展,共富裕,这是时代赋予的要求。
面对当前新的形势和压力,党员干部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思想教育,在强化群众观念上下功夫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加强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首先就要解决好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通过“会议传达、集中学习、党课讲授、自学与交流讨论”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科学理论,特别要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等一系列讲话精神,通过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形式、坚持理论系统培训、建立学习评价体系等办法,激发党员干部深入学习的热情,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利益观,自觉地从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切实把群众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当作第一标准,把对群众的真挚感情转化为深入基层的热情、服务群众的激情,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提高服务群众的满意度。
二、改进工作方式,在转变干部作风上下功夫
群众工作既是一项崇高的政治使命,也是一门复杂的沟通艺术,正确的方法和扎实的作风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有效保障。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是党心民意的深切期盼,更是执政为民的根本遵循。要按照中央“八项规定”注重改进工作方式,树立良好工作作风,恭恭敬敬向群众学习,勤勤恳恳为群众工作,忠心耿耿为群众服务。
一是加强思想教育。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进一步增强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加强基本理论的学习,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把行使权力的过程看成对事业负责、对组织负责、对人民负责的过程。加强警示教育。通过案例现身说法,强化法制意识,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办事,坚决克服有法不依、以权压法、以权代法,加强监督管理,使每一个领导干部做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诱、不为人情所扰。
二是严明纪律。严明政治纪律,不折不扣地执行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任何人都不搞特殊,主导思想同心、目标同行、步调一致。严明工作纪律,要求党员干部要规范自己的言行,要求别人做到的,首先要自己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自觉抓好贯彻落实,绝不能以任何借口进行歪曲、变通。
三是改进干部选拔机制。树立崇尚实干的用人导向,注重选拔求真务实、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的干部;树立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选拔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努力工作的优秀干部;树立鼓励创新的用人导向,注重选拔思想解放、作风扎实、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干部;树立群众认可的用人导向,注重选拔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得到群众拥护的干部。
三、完善配套制度,在落实监督考核上下功夫
引导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关键在于加强制度建设,大力推进联系群众长效机制建设,将各项工作都纳入到制度中,用制度管人管事,从而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是不断完善调查研究制度,建立党员干部联系点制度,并与干部提拔任用结合起来,促使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特别是经济落后、问题较多的地方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心声,帮助解决困难。
二是贯彻落实民主议事制度。建立健全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公示和责任追究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干部廉洁从政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依法行使权利约束机制,使制度更科学,执行更有力,责任追究更严格。
三是健全民意表达制度。制定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的各项制度,让群众有说话、反映问题的地方,有敢说话的制度保证,有解决问题的工作措施。
四是健全便民服务机制。建立方便群众、了解民意的平台和载体,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全覆盖向群众公开所有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方式、服务时间、地点、人员,与有关部门协调联动,前移服务平台、下沉服务人员、简化服务程序、代办服务事项,打通服务 “最后一公里”,实现无缝对接。
四、从个体层面提高基层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一是从言行和举止角度,提高党员干部工作的感召力。基层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主要体现在言行和举止上,要规范干部的言行,从这一点出发,建立干部工作以服务为落脚点的导向机制。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逐步淡化官本位意识,扭转实际存在的“主”、“仆”颠倒的现实社会状态,在长远政策,制度的制订上要有使干部成为真正“公仆”的导向力量,建立检验领导干部言行结果的信息反馈和考核机制,以“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为指导。严格干部年度考核制度,使干部每年的工作落脚点都能放在如何对群众服务的更好上面。通过这样的指挥棒,使干部的工作作风,态度不断朝群众高兴、满意的方向转变,不断赢得群众的信任与理解,从而形成密切的干群关系。
二是从方法和工作效率的角度,提高党员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做好群众工作,党员干部的思维习惯、工作方式方法对工作效率有时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的基层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习惯了“压”、“拖”,最终导致矛盾激化或导致矛盾升级。从这一点来看,不管哪一类个性的党员干部在做群众工作时都应该把握“快、缓、动、静”四个字,这四个字就是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定局的抓点。“快”主要是指党员干部在工作中碰到关系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问题,解决要快,在碰到复杂矛盾化解时机成熟时,处置要快。“缓”就是要把握群众工作的规律,掌握时机,在有些问题处理上,不能心急,要放一放、缓一缓、冷处理,有些是在发展的动态过程中解决,急于求成反而解决不了。“动”主要是通过言行举止树立威严,特别是应该理直气壮的时候,就要敢于碰硬,该坚持原则的时候就要秉公办事。通过干部的实际行动来证明或表达当前工作就应该这么做,不应该因受到外界任何干扰阻力而停顿下来。“静”主要是要有耐心听取群众的心声,充分保证群众表达想法渠道的畅通。在群众有过激言行时,基层党员干部这个时候要冷静,沉得住气,控制得住局面。
三是从能力和公信角度,提高年轻党员干部提拔使用力度。要坚持在实践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结合各种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他们的聆听能力、分析能力、协调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对那些政治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要敢于提拔使用,把他们放到领导岗位、艰苦岗位、关键岗位接受时间锻炼,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水平,让年轻干部真正感受到“有为就有位、付出就有回报”,充分调动年轻干部谋事、创业、努力工作的积极性。(姜仁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