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人 之 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做好团结、引领、服务工作,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只有用“获得感”,才能托举起人才的“成就感。”
人才的“成就感”,与他的“获得感”,密不可分。这个“获得感”,包括他获得的尊严感,包括是不是做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也包括是不是“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在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有的领导其“人才观”,已提高到欲“求”人才,关键在“用”这个新高度。如果“才不能尽其用”,不能放到最重要位置,就会让人才寒心。
1949年4月初,以郭沫若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赴布拉格出席世界维护和平大会。出国前,郭沫若根据周恩来指示,给李四光带了一封信,请他早日回国。看了这封由郭沫若领头签名的信,李四光非常激动。新中国就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自己的本领可以施展,抱负可以实现了。他积极奔走起来,准备尽快返国。可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从英国到远东的客轮船票要一年前预订,归期只得拖延。1949年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即,李四光被邀请担任政协委员,更坚定了他回国信心。1950年5月6日,李四光终于回到北京。
近日,一位县委书记在《人民日报》撰文说:“人才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我们深信,只要坚持不懈努力,凭求才之切、用才之诚,以及职业成就感来打动他们,总会有人看得到。”在电影《李四光》中,就有这样一场戏:有人问周总理:为什么地质部长空缺?周总理说:在等李四光。由此可见新中国用人之诚。一时间,那些学有所成,一心爱国的很多优秀人才,如华罗庚、朱光亚、梁思礼、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童第周、王大衍等等,纷纷克服重重困难,毅然回国;那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条件远没有国外优越。
有人说:要用待遇吸引人才;有人说:要用感情吸引人才;有人说:要用诚信吸引人才;有人说:要用事业吸引人才。这些都对,对人才来说,“布局优势产业、优化产业环境,搭建人尽其才的舞台,也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金钥匙”。用人最大的诚意,就是“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用人最大的诚意,就是用人的优点和长处。把人才放到最适合位置,安排最恰当职务,担当最能发挥潜力科研项目,就是最好的信任,最大的诚意。
有人说:用人之诚,体现在识人、选人、用人、育人、留人方面。在“以人为本”的21世纪,最难做到的是“人尽其才。”古人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着眼于人的优点和长处,就能发现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若是求全责备,对下属总是横挑鼻子竖挑眼,在巨大的压抑之下,就是“获得感”再多,也会人心离散。而只有“用其所长,各得其所”,大家才能心情舒畅,研发效率、创新效率自然就会不断提高。
群雄逐鹿的东汉末年,曹操发迹稍迟,其声望、实力在初始阶段远不如袁绍、袁术、刘表、公孙瓒等,但最后的赢家却是曹操。有人总结说:胜就胜在曹操用人有智慧。曹操说:“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曹操的用人政策一:名至实归更重实际;二:德才兼备唯才是举;三:重用清官不避小贪;四:招降纳叛尽释前嫌;五:抓大放小不拘小节。
识人、选人、用人、育人、留人,已构成今天领导力重要指标。用人成功者,从古到今,从国外到国内,莫过一个“诚”字。《礼记·中庸》中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是一个形声字;从言,从成。只有对人才诚实、讲信用,才能感动人才,揽天下人才。
人才的“成就感”,与他的“获得感”,密不可分。这个“获得感”,包括他获得的尊严感,包括是不是做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也包括是不是“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在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有的领导其“人才观”,已提高到欲“求”人才,关键在“用”这个新高度。如果“才不能尽其用”,不能放到最重要位置,就会让人才寒心。
1949年4月初,以郭沫若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赴布拉格出席世界维护和平大会。出国前,郭沫若根据周恩来指示,给李四光带了一封信,请他早日回国。看了这封由郭沫若领头签名的信,李四光非常激动。新中国就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自己的本领可以施展,抱负可以实现了。他积极奔走起来,准备尽快返国。可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从英国到远东的客轮船票要一年前预订,归期只得拖延。1949年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即,李四光被邀请担任政协委员,更坚定了他回国信心。1950年5月6日,李四光终于回到北京。
近日,一位县委书记在《人民日报》撰文说:“人才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我们深信,只要坚持不懈努力,凭求才之切、用才之诚,以及职业成就感来打动他们,总会有人看得到。”在电影《李四光》中,就有这样一场戏:有人问周总理:为什么地质部长空缺?周总理说:在等李四光。由此可见新中国用人之诚。一时间,那些学有所成,一心爱国的很多优秀人才,如华罗庚、朱光亚、梁思礼、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童第周、王大衍等等,纷纷克服重重困难,毅然回国;那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条件远没有国外优越。
有人说:要用待遇吸引人才;有人说:要用感情吸引人才;有人说:要用诚信吸引人才;有人说:要用事业吸引人才。这些都对,对人才来说,“布局优势产业、优化产业环境,搭建人尽其才的舞台,也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金钥匙”。用人最大的诚意,就是“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用人最大的诚意,就是用人的优点和长处。把人才放到最适合位置,安排最恰当职务,担当最能发挥潜力科研项目,就是最好的信任,最大的诚意。
有人说:用人之诚,体现在识人、选人、用人、育人、留人方面。在“以人为本”的21世纪,最难做到的是“人尽其才。”古人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着眼于人的优点和长处,就能发现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若是求全责备,对下属总是横挑鼻子竖挑眼,在巨大的压抑之下,就是“获得感”再多,也会人心离散。而只有“用其所长,各得其所”,大家才能心情舒畅,研发效率、创新效率自然就会不断提高。
群雄逐鹿的东汉末年,曹操发迹稍迟,其声望、实力在初始阶段远不如袁绍、袁术、刘表、公孙瓒等,但最后的赢家却是曹操。有人总结说:胜就胜在曹操用人有智慧。曹操说:“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曹操的用人政策一:名至实归更重实际;二:德才兼备唯才是举;三:重用清官不避小贪;四:招降纳叛尽释前嫌;五:抓大放小不拘小节。
识人、选人、用人、育人、留人,已构成今天领导力重要指标。用人成功者,从古到今,从国外到国内,莫过一个“诚”字。《礼记·中庸》中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是一个形声字;从言,从成。只有对人才诚实、讲信用,才能感动人才,揽天下人才。
标 签:
( 网站编辑:南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