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独家揭秘
名家锐评
时政聚焦
民生纵横
财经探索
海外视窗
基层之声
中新文学
精文众聚
学习天地
站内检索
会员中心

“夺命公路”在拷问谁?


        日前,一条省道引来了各方关注,不是因其建设标准有多高、群众反响有多好,而是该省道的一路段在11年间陆续夺走了至少50人的性命。据悉,每年至少有10人在该路段被撞伤,数十个家庭或失去孩子,或失去主要劳动力,还有家庭接连失去3位亲人,以致很多当地人称该路段为“夺命公路”。
        为何一段省道会事故如此频发?通过相关报道不难发现,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一是该路段车流量较大,但近5公里长的路段上未设置一处红绿灯;二是该路段的隔离带有23个路口,可各路口既无人行横道,也没有设置警示标志;三是常停于路边的大货车阻挡了行驶中车辆驾驶员的视线,致使本就不显眼的限速标志沦为摆设;四是与该省道平行的村内道路年久失修,道路坎坷,从而大大增加了省道的通行压力。以上种种导致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大货车、小轿车、电动车、行人等只得在混乱中交织前行,悲剧也就无可避免。
        若说“天灾”未可免,但“人祸”犹可避。可令人寒心的是,在这11年间,纵然以50余条生命、数十个家庭的幸福为代价,现实中的问题依然是久拖未决。
        毋庸讳言,有关部门的失职不容置辩。这其中,既有决策不力,也有应变不足;既有管理缺位,也有担当不够。说决策不力,是因为当地关注经济效益之时忽视了社会效益,在人口如此密集的路段建设省道,相应的设施配备等问题本是必然考虑的因素,而事实是当地只满足于“有”,无视明显存在的实用缺陷;说应变不足,是因为在发生了一次次悲剧之后,当地仍不能根据现实状况及时补救,对于相关问题束手无策,一副无可奈何;说管理缺位,是因为沿线车辆随意停放,行人肆意穿行,近5公里的路段只能靠“通行自觉”,而邻近的乡村道路年久失修,在增加了该路段通行压力的同时也增加了发生事故的风险;说担当不够,是因为当地面对这一系列问题,更多的是寄希望于当地村干部做群众工作,面对道路通行乱象也只是提醒行人“增强交通安全意识”,不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当然,相关追责机制的不健全也不容忽视。或许就是一次次“小”事故尚未达到定性的问责标准,才使得有关责任人熟视无睹,毫无顾忌地当起“甩手掌柜”。而当地村干部在事故频发的情况下,一味地充当安抚受害家庭、尽力阻止上访的“灭火队员”,仍无法真正让村民得到“安抚”。
        面对一次次血的教训,当地似乎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与危害性,诸如“设减震带,在重要路口安装黄闪灯,在学生上学、放学的路口增设警力”等措施终于被提上日程,而向上级提出的“在该路段设置红绿灯的申请”仍不知何时才能得到批准。
        生活在道路两旁的数万村民,在无奈等待的同时,或许也只得如该地交警队负责人所言,“宁等三分不抢一秒,记住一看二等三通过”,希望“夺命公路”成为历史的一天不用让村民们等太久。

标 签:
( 网站编辑:南山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