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与刷量的“猫鼠游戏”何时终结?
随着平台的壮大,刷点赞数、阅读量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灰色产业链。日益膨胀的数据,动辄百万级甚至过亿级的估值,一方面让读者难辨真假,另一方面也令资本为其虚高泡沫付费。(10月12日《经济参考报》)
图文阅读量千次15元,转发分享量百次40元,有活跃度的微信粉500粉20元……如今,朋友圈大行其道,公众号只要有点赞数、有阅读量,就意味着有经济收益。近几年,大量微信公众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试图在火爆的朋友圈中分一杯羹。其中就不乏一些营销类账号,为早日崭露头角,实现盈利而“走捷径”,人工刷量、软件刷量纷纷上阵。阅读数量动辄“10万+”,大批阅读数量虚高的公号如日中天,坐享广告收益。
2016年9月29日,据艾媒监测数据显示,存在刷量等数据造假行为的微信公众大号中,平均数据真实度为显示阅读数的30.7%。中国微信公众号刷量市场规模在过去三年里,始终保持着高速的增长态势。
可近期,随着微信系统的更新迭代,部分刷点击量的工具意外失效,不少“10万+”营销大号的泡沫被戳破。原本阅读量轻松可达“10万+”的知名公众号,图文推送的阅读量呈现断崖式下跌,有的甚至只有平时的几十分之一。微信公众号刷量这条灰色产业链,逐渐浮出水面。
泡沫虽然美丽,轻轻一碰便瞬间化为乌有。在这个有足够的阅读量,就意味着有不菲收益的时代,公众号刷量衍生出的各种泡沫经济,似乎是一种必然产物。无论是通过人工的方式点赞和转发互刷,还是利用软件或机器人代刷,直接造成的是微信软文的阅读数量过分虚高,实际上也深刻地破坏着互联网生态环境。
借助刷量的方式,可以营造阅读数量的虚假繁荣。一方面,这种繁荣会导致企业资本为“脱实向虚”为其买单,导致广告投入与产出不相匹配,从而危害经济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这种繁荣会让获取信息的读者难辨真伪,不仅损害着接受信息的受众权益,也可能反噬真正优质内容创造者的权益。长此以往,企业投放广告公平竞争的原则何存?而扭曲的价值,难免会对其他行业造成或深或浅的负面影响。
刷流量、刷人气、刷信誉,一直都是互联网行业的顽疾。公众号的泡沫也只是当前互联网产业泡沫的一个缩影。这场诚信与虚假的“猫鼠游戏”,逐渐演变为公关公司、公号运营者、投资人、企业主等多方“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当打击策略不断更新之时,刷量手段也在不断变种升级。这场“技术战争”,似乎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微信团队也公开回应,平台与黑色产业链之间的技术对抗一直存在,并且在不断升级。这样的技术对抗很难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由此可见,对于公号“虚假繁荣”,微信官方虽极力抵制,却仍然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只能通过技术革新填补漏洞,遏制公号刷量的迅速崛起。
斩断刷量庞大而诱人的利益输送链条,以技术制胜只是一个关键。引入第三方监督用户分布、访问时间等各项数据,优化公众号影响力的评价机制,也是消解公号刷量闹剧的关键所在。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曝光违规操作的公众号,从法律上进行规制、惩处,持续而为,彻底终结这场“猫鼠游戏”自然指日可待。
标 签:
( 网站编辑:中新评论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