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独家揭秘
名家锐评
时政聚焦
民生纵横
财经探索
海外视窗
基层之声
中新文学
精文众聚
学习天地
站内检索
会员中心

精准扶贫需有“准心”

        扶贫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也是全面实现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一场攻坚战。想要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实现所有贫困户脱贫,所有贫困村摘帽,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是必由之路,而现在扶贫工作已经进入“啃硬骨头”阶段,笔者认为,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肩负着精准扶贫的重任,扶贫攻坚“靶向精准”显得至关重要。
        找准方向是基础。贫困群众筛选出来以后,通过进村入户,分析掌握致贫原因,逐户落实帮扶责任人、帮扶项目和帮扶资金。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而在现实中,有些党员干部抱着自己的想法不放,没有认真了解帮扶对象的真实情况,提出的建议无法让对方接受;即便勉强采纳了,也出现过因双方理解不一样、步调不一致,而影响扶贫效果的情况。脱贫攻坚是一场重大战役,党员干部既要让贫困群众了解自己的思路,更要摸清贫困群众的真实想法,心往一起想,才能劲儿往一处使。
        队伍建设是根本。在不到四年时间内要实现几千多万人口脱贫,任务艰巨。要确保扶贫攻坚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关键要打造一批高素质的扶贫开发干部队伍。并始终把“公仆意识”和“群众观念”贯穿到扶贫工作的始终,在扶贫一线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实干中出政绩,才能不断推动扶贫工作取得新进展。特别是基层党员干部的培养,培养一批想扶贫、懂扶贫的干部深入扶贫一线,帮助他们安心扎根基层,服务基层,成为基层扶贫的主心骨、顶梁柱。
        制度完善是保障。精准扶贫让脱贫长效化的实现,完善制度是根本保障。既要梳理现行扶贫制度,又要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制定因地制宜的长效制度。废除不合时宜的制度,确保制度可操作、可执行、易落实,又要实时跟进扶贫脱贫相关新制度和配套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尤其要出台明确扶贫部门和相关人员责任的量化标准和失职追责的量化标准,从源头打消在扶贫脱贫中“做鬼”之人的侥幸心理。此外,要建立健全常态化的监督监管机制,强化监督监管人员责任,突出建立群众举报重奖、媒体曝光重奖、违法违规量化严惩的科学监管体系,全力打造“扶真贫、真扶贫”的勤政廉政好环境。
标 签:
( 网站编辑:中新评论网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