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一挤“网络排行榜”里的“虚假水分”
“上网查查,货比三家”,互联网时代,这已经成为一种消费者习惯。而“乱花渐欲迷人眼”,金钱角逐的“十大品牌”,人为操控的“畅销热榜”,花钱运作的“销售排行”……网络收费信息泛滥,令人真假莫辨,不仅让消费者无所适从,更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一些所谓的“品牌榜”“畅销榜”“信誉榜”,已沦为变相捞钱的工具,编织出一个个“消费陷阱”。(5月19日《人民日报》)
“品牌榜”是收钱发证、合作优先的山寨货,“畅销榜”里藏着花钱打榜、刷榜上位的高水分,“信誉榜”则是职业刷单、数据造假的水军所为,这些金榜题名的状元、榜眼们原来都是一个一个的“消费陷阱”。正因为消费者有这样的需求,商家在利益的驱动之下,一心只想“抄近道”,走上你刷我也刷、靠钱刷榜、打榜的恶性循坏不归路,让本应代表权威、口碑、性价比的排行榜成为了虚假的代名词,不禁让人感叹,是该降降虚火、挤挤水分了。
诚然,排行榜具有一地的社会属性,如果真的“行的端走的正”对消费者取舍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如果坐视不管最终只会引发消费信任体系崩塌。面对这些网络排行榜里的虚假水分,紧靠消费者练就火眼金睛看穿商家的“骗局”,恐怕其道行和功力达不到如此高火候,唯有寄托执法部门和监管部门,对虚假行为绝不轻易放过。同时,互联网平台也应承担好社会责任,制定严明科学的排名准入门槛,履行好核对把关责任,别让网络成为某些不良机构的营销工具。
正所谓猛药去疴、重点治乱。网络排行榜里的真假较量必定是一场持久战,只有把脉问诊,开方抓药,共同推进网络空间生态文明建设,才能让消费者在互联网的世界里自由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