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独家揭秘
名家锐评
时政聚焦
民生纵横
财经探索
海外视窗
基层之声
中新文学
精文众聚
学习天地
站内检索
会员中心

解决扶贫干部不作为需要把好三关

    近日,云南省针对部分驻村扶贫干部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搞“走读式”“挂名式”帮扶、只转转不用心、只谈谈不落实等情况,实施驻村干部召回制度。记者调查发现,截至目前,贵州、湖北、云南等地均已实施干部召回制度。据不完全统计,有数千名干部因为官不为等原因被召回。(2016年8月25日《北京晨报》)

    云南省扶贫干部下基层出现了“走读式”和“挂名式”帮扶现象,在全国其他省市出现的这种现象亦是不少,看来在扶贫工作中,各地方政府部门在选择人才时都存在着误区,否则干部下基层扶贫工作怎么会出现如此多的尴尬现象呢!

    如何破解干部下基层扶贫工作中所存在的怪象呢?这需要过三关:第一关把好选人关。领导干部下基层帮扶,通过帮扶实现百姓共同富裕的目的,这下基层的领导干部必须是高素质的,必须热爱党和政府的工作,必须与百姓有着深厚的感情,必须在平时保持着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心态,只有做到一点,才可能干好党和政府交付的工作。可是在实际选人的工作中呢,很多地方政府部门虽说考虑到这一点,但是由于下基层人员比较多,不能对人选素质选拔做到百里挑一,很多情况下只是将任务摊派到某一个单位,让单位按指标出人就行了。某些单位在这一项工作中,主要领导在思想上对工作不重视,觉得这就是走过场的一个工作,干好干坏也没有什么多大的要求,正是这样的心态,才造成了下基层人员其素质不高,在平时的工作中出现心态漂浮的现象不是意外。

    第二关要严把考核关。领导干部下基层到底干了多少实事呢?对于当地的情况又了解多少呢?对于百姓需求又知道多少呢?在当地阻碍经济发展的瓶颈是什么呢?面对问题是如何进行解决的呢?上级政府部门需要了解这些。如何做到对相关事件的了解的,就要求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大对扶贫干部的考核,做到平时考核与月考核或者季考核相结合,做到平时考核的成绩与年终考核的成绩进行比例适当分配来对干部的工作进行打分。尤其在考核中,要要求贫穷干部每人手中要有一本账,这账要记下自己平时所工作的点点滴滴,要记下为村里百姓干了什么,记下百姓需要领导干部干什么,通过记账的方式,来加强扶贫干部的领导责任。

    第三关要落实追责关。干部下基层了,不用心干事了,成了走读生,成了挂名扶贫的干部,这扶贫工作肯定不会干好,同时也会让百姓产生更多的想法,觉得这政府部门的扶贫工作只是走过场,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造成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矛盾。对于这样扶贫的工作人员要做到追责,通过追责解决其思想问题,通过追责坚决把那种在扶贫工作中得过且过的懒和尚给揪出来,通过追责落实干部能上能下的制度,把好扶贫工作的选人关。

    干部下基层,不要求做到如李保国那样先进的人物一样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在基层,扶贫在基层,但也应该强调的是干部要有党性,要有责任,连党和政府交办的工作都不想完成,还谈什么党性还谈什么责任呢?尤其是在今天全国各地区政府部门乃至乡村的党员干部都在进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这下基层的领导干部更要通过在基层历练展示领导干部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真正把所学的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出来,相信做到这个,一定能够让扶贫工作做得风声水起,让领导干部的美在这项工作中得到全面的诠释。(苗凤军)
标 签:
( 网站编辑:放牧山野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