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独家揭秘
名家锐评
时政聚焦
民生纵横
财经探索
海外视窗
基层之声
中新文学
精文众聚
学习天地
站内检索
会员中心

陪产假“落地”需要观念“破旧立新”

        随着广东省新版计生条例的出台,目前全国至少已有29个省份在当地新版计生条例中明确了陪产假的期限。然而,这一地方立法明确的福利,目前似乎处于尴尬境地,除了部分男性不愿请陪产假,还存在单位不让休的问题。(法制日报10月15日)
        陪产假,顾名思义,是指丈夫在妻子分娩期间基于对妻子和新生儿的照顾而享受的一定期间的假期。在不少人的意识里,陪产假是个模糊的概念,甚至有的人不知道有陪产假这一“说法”,如今多个省份计生条例明确陪产假期限,及执行标准,让这个前几年还比较生涩的假期“浮出水面”。
        陪产假是时代的进步,民众的福祉,标志着劳动者的假期保障更进一步。各地计生条例更新,明确陪产假期限,是一项民生工程,是法规更趋人性化的体现。对于生育期间的女性而言,丈夫的陪伴、鼓励和照料,有助于舒缓身心压力,有利于家庭和睦。但目前陪产假“落实”对于各地执行者是严峻的考验,如何让陪产假从地方法律文件中“走出来”成为一个现实问题。
        陪产假“落地”需要观念“破旧立新”。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的创新,家庭尤其是男性应该打破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在外打拼,女人在家生孩子”、“ 重工作、轻休息,重事业、轻休闲和重公务、轻自我”观念。现代女性承担着家庭及工作的双重压力,丈夫的参与,有助于妻子产后的休息和恢复,有助于巩固核心家庭的稳定与和谐。所以,作为孩子的父亲,应该享有陪产假的权利,履行陪产假的义务,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到“有假休假”。
        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由市场规律和文化观念冲突导致的“休假难”问题,企业应当补齐“市场短板”。受市场规律的影响,陪产假可能给企业带来些许“损失”,但企业应当摒弃“利益至上”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给予员工“人性关怀”,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其社会效应不可低估。员工只有家庭和睦,才能激发职工的工作潜能,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价值。
        陪产假落实靠企业自律,还要国家政策倾斜。国家给予企业优惠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休假难”这块硬骨头才有了继续啃下去的意义。同时,国家应该加强陪产假意义的宣传教育,提高社会责任意识。陪产假不仅仅是一项照顾妻儿的生育假期,在二孩政策全面放开的背景下,也将会消除就业中的歧视妇女现象,有利于就业平等,也有利于和睦家庭关系,保持社会稳定。
        “纸上谈来终觉浅“,陪产假权益的落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除了提高社会责任意识,企业法律意识和个人权利意识之外,还需要加强监管。监管部门要对市场主体落实陪产假纳入常态监管,陪产假才能避免做“陪衬”,才有望走出“有假不能休”的怪圈,让每一个家庭平等受益,让劳动者有更多的获得感。
标 签:
( 网站编辑:致远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