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让人才活力充分迸发
我们正在发展的事业呼唤人才,现代化建设呼唤人才,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有爱才之情,有识才之慧,有聚才之意,有护才之术和用人之魄。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可以说,有什么样的人才观,就有什么样的事业格局,就有什么样的事业成就。“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样的用人思路与谋略,乃是一种非凡的眼界、超凡的魄力、不凡的气度。要干一番大事业,有一番大作为,必得有这样的人才观,把各类优秀人才凝聚起来,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当今社会的发展,一日千里。在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没有一流人才,难以推动产业的发展进步。不能葆有一流人才,产业难以始终挺立潮头。要建设中国这样第二大世界经济体强国,离不开聚天下一流人才的加盟,更离不开一流人才创造力的持续迸发。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引进人才力度要进一步加大,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步子要进一步迈开”的原因所在。
如何聚天下英才?关键是要有眼界和胸襟。不能胸怀天下,眼睛只有脚裂子宽,必然发现不了优秀人才,事业不可能做大。实践告诉我们:“知人不实,则任人犹豫;知人不明,则任人失当;知人不多,则不能择优。”“知人”是“善任”的前提和基础,知人和善任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做不到“知人”,就谈不上“善任”。因此,作为管理者,有识才之慧很重要,它有利于人才的真正发现和准确使用。发现人才,不要囿于既有体制机制束缚、既得利益障碍,不要沿用老思维、老套路,不然人才引不来,引来也难有大成,甚至让人才白白浪费,自然老去。
只有会用才,才能善聚才。善用英才,关键要有格局和气度,既不能“叶公好龙”,又不能“武大郎开店”。如果从心底里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表面上标榜爱才惜才,实则眼里只有权和钱,就会自以为人才“过尽千帆皆不是”。如果嫉贤妒能,或用木桶理论中的“最短木板”去衡量人才,恐怕这样的人才“木桶”只会成为“饭桶”。领导干部选材用人,一般都希望挑选没有缺点错误的“完人”和“全人”。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古往今来,建功立业的志士,往往既有改革济世的才干,又有不同流俗而为世人讥讽的“欠缺”,真正的人才,尤其是开拓型人才,往往既优点突出,又缺点比较明显。“成大功者不小苛”,“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这是我国历代有识之士一贯主张的人才思想。唐代陆贽曾说过:“人才之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若只见其人长处、不见短处,则会任用过当,此人难当重任;若只见其人缺点,不见优点,则会弃而不用,埋没人才。领导干部善用人才要坚持辩证分析,既要察其短,更要观其长,这样才能用其长,避其短,发现和发挥人才各自的优势。对待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不要求全责备,不要论资排辈,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建立灵活的人才激励机制,让作出贡献的人才有成就感、获得感,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才会充分激发出来。
领导干部在聚与用上下功夫,创新吸引人才理念和用才观念,在改革中抓住关键环节进行突破,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迎来新一轮发展的春天。(作者:张锦林)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可以说,有什么样的人才观,就有什么样的事业格局,就有什么样的事业成就。“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样的用人思路与谋略,乃是一种非凡的眼界、超凡的魄力、不凡的气度。要干一番大事业,有一番大作为,必得有这样的人才观,把各类优秀人才凝聚起来,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当今社会的发展,一日千里。在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没有一流人才,难以推动产业的发展进步。不能葆有一流人才,产业难以始终挺立潮头。要建设中国这样第二大世界经济体强国,离不开聚天下一流人才的加盟,更离不开一流人才创造力的持续迸发。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引进人才力度要进一步加大,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步子要进一步迈开”的原因所在。
如何聚天下英才?关键是要有眼界和胸襟。不能胸怀天下,眼睛只有脚裂子宽,必然发现不了优秀人才,事业不可能做大。实践告诉我们:“知人不实,则任人犹豫;知人不明,则任人失当;知人不多,则不能择优。”“知人”是“善任”的前提和基础,知人和善任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做不到“知人”,就谈不上“善任”。因此,作为管理者,有识才之慧很重要,它有利于人才的真正发现和准确使用。发现人才,不要囿于既有体制机制束缚、既得利益障碍,不要沿用老思维、老套路,不然人才引不来,引来也难有大成,甚至让人才白白浪费,自然老去。
只有会用才,才能善聚才。善用英才,关键要有格局和气度,既不能“叶公好龙”,又不能“武大郎开店”。如果从心底里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表面上标榜爱才惜才,实则眼里只有权和钱,就会自以为人才“过尽千帆皆不是”。如果嫉贤妒能,或用木桶理论中的“最短木板”去衡量人才,恐怕这样的人才“木桶”只会成为“饭桶”。领导干部选材用人,一般都希望挑选没有缺点错误的“完人”和“全人”。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古往今来,建功立业的志士,往往既有改革济世的才干,又有不同流俗而为世人讥讽的“欠缺”,真正的人才,尤其是开拓型人才,往往既优点突出,又缺点比较明显。“成大功者不小苛”,“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这是我国历代有识之士一贯主张的人才思想。唐代陆贽曾说过:“人才之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若只见其人长处、不见短处,则会任用过当,此人难当重任;若只见其人缺点,不见优点,则会弃而不用,埋没人才。领导干部善用人才要坚持辩证分析,既要察其短,更要观其长,这样才能用其长,避其短,发现和发挥人才各自的优势。对待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不要求全责备,不要论资排辈,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建立灵活的人才激励机制,让作出贡献的人才有成就感、获得感,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才会充分激发出来。
领导干部在聚与用上下功夫,创新吸引人才理念和用才观念,在改革中抓住关键环节进行突破,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迎来新一轮发展的春天。(作者:张锦林)
标 签:
( 网站编辑:放牧山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