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治党给“三不干部”治病是长效药
习近平反复强调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他对为政之要深察洞悉,对当前各级领导干部的知行得失了如指掌。在习近平的论述中,一些领导干部身上存在 “不善为”“不能为”和“不作为”的问题,根治“三不干部”病,从严治党是长效药。
用创新和理论学习治疗“不善为”。领导干部“不善为”是方法层面的问题,不同于主观上“不想为”。那些“不善为”的领导干部既花费了上上下下的时间与精力,又浪费了大量的公共资源,尤其还贻误了更加宝贵的发展时机,终因“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而拖累了大局。“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勇气可嘉,却是莽撞和不可取的。创新是解决“不善为”问题的关键,而科学的理论指导则是前提和保证。一些领导干部的“不善为”正是因为忽视了党长期以来积累的执政经验、工作方法和政治规矩,需要重新“回炉”,重温著作、重学讲话,对照改进工作方法。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不失为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解决“不善为”问题的最好启示。
用学习和制度消祛“不能为”。领导干部的“不能为”是能力层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不懂规律、不懂门道、缺乏知识、缺乏本领,工作中显得能力不足。“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好学才能上进。领导干部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积跬步以至千里。解决“不能为”的问题,离不开制度机制的健全。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制度性的安排,一些“不能为”的干部占着位子“不能为”,也让更多能干会干的干部只能“熬资历”,难以更好地施展才华。选人用人机制要把好干部选准用好,又要把那些存在问题或者相形见绌的干部调整下来,这就需要坚持推进制度改革,通过激励、奖惩、问责等一整套制度安排,保证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和制度环境。机关不养“庸人”应成为一种政治生态,领导干部要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解决自身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问题。
用问责和教育剜除“不作为”。“平平安安占位子、舒舒服服领票子、庸庸碌碌混日子”,群众对一些“太平官”长期尸位素餐反映强烈。领导干部“不作为”是态度层面的问题,其危害是多方面的。该办不办,直接损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让政策空转,失信于民;该管不管,放任了工作中的瑕疵和漏洞,甚至出现违纪违法乱象;该闯不闯,日复一日,手脚僵化,遇到重大问题,必然手足无措。因此,领导干部“不作为”绝不只是让工作停滞,更会让事业蒙受巨大损失。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应该予以严肃批评。制度正在发力,效果已经显现。然而,解决“不作为”问题,除了要用问责机制,也需通过教育,从心理上解决问题,立根固本,挺起精神脊梁。
解决“三不干部”的问题,从严治党的力度和步伐必须不断加大。目前在全党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补齐党内制度短板”,其深意就在于使从严治党“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从严治党是治疗“三不干部”病的长效药。只有剔除带病提拔的“老枝”,政治生态才会发“新芽”!对“三不干部”必须有一茬割一茬,有一棵割一棵,决不能让其疯长!(作者:张锦林)
用创新和理论学习治疗“不善为”。领导干部“不善为”是方法层面的问题,不同于主观上“不想为”。那些“不善为”的领导干部既花费了上上下下的时间与精力,又浪费了大量的公共资源,尤其还贻误了更加宝贵的发展时机,终因“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而拖累了大局。“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勇气可嘉,却是莽撞和不可取的。创新是解决“不善为”问题的关键,而科学的理论指导则是前提和保证。一些领导干部的“不善为”正是因为忽视了党长期以来积累的执政经验、工作方法和政治规矩,需要重新“回炉”,重温著作、重学讲话,对照改进工作方法。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不失为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解决“不善为”问题的最好启示。
用学习和制度消祛“不能为”。领导干部的“不能为”是能力层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不懂规律、不懂门道、缺乏知识、缺乏本领,工作中显得能力不足。“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好学才能上进。领导干部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积跬步以至千里。解决“不能为”的问题,离不开制度机制的健全。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制度性的安排,一些“不能为”的干部占着位子“不能为”,也让更多能干会干的干部只能“熬资历”,难以更好地施展才华。选人用人机制要把好干部选准用好,又要把那些存在问题或者相形见绌的干部调整下来,这就需要坚持推进制度改革,通过激励、奖惩、问责等一整套制度安排,保证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和制度环境。机关不养“庸人”应成为一种政治生态,领导干部要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解决自身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问题。
用问责和教育剜除“不作为”。“平平安安占位子、舒舒服服领票子、庸庸碌碌混日子”,群众对一些“太平官”长期尸位素餐反映强烈。领导干部“不作为”是态度层面的问题,其危害是多方面的。该办不办,直接损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让政策空转,失信于民;该管不管,放任了工作中的瑕疵和漏洞,甚至出现违纪违法乱象;该闯不闯,日复一日,手脚僵化,遇到重大问题,必然手足无措。因此,领导干部“不作为”绝不只是让工作停滞,更会让事业蒙受巨大损失。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应该予以严肃批评。制度正在发力,效果已经显现。然而,解决“不作为”问题,除了要用问责机制,也需通过教育,从心理上解决问题,立根固本,挺起精神脊梁。
解决“三不干部”的问题,从严治党的力度和步伐必须不断加大。目前在全党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补齐党内制度短板”,其深意就在于使从严治党“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从严治党是治疗“三不干部”病的长效药。只有剔除带病提拔的“老枝”,政治生态才会发“新芽”!对“三不干部”必须有一茬割一茬,有一棵割一棵,决不能让其疯长!(作者:张锦林)
标 签:
( 网站编辑:放牧山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