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独家揭秘
名家锐评
时政聚焦
民生纵横
财经探索
海外视窗
基层之声
中新文学
精文众聚
学习天地
站内检索
会员中心

心里有民,才能真扶贫

        千难万难,扶贫最难。扶贫工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贫困人口不断减少。但这意味着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扶贫工作面临着更大的压力,需要下更大的决心,付出更多的精力。
 
        长期以来,由于贫困居民数据来自抽样调查后的逐级往下分解,扶贫中的质量、效率不高,如: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扶贫对象常由基层干部“推估”,扶贫资金“天女散花”,以致“年年扶贫年年贫”;一些地方挤占浪费国家扶贫资源,人情扶贫、关系扶贫,造成应扶未扶、扶富不扶穷等社会不公,甚至滋生腐败。表面上看,这种粗放扶贫是工作方法存在问题,实质反映的是干部的群众观念和作风问题,不可小觑。
 
        扶贫必须要有“精准度”,专项扶贫更要瞄准贫困居民,特别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务必重点用在贫困居民身上,用在正确的方向上。唯一的办法是党员干部必须心里装着群众,千方百计把眼下困难群众的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脱贫问题解决好。
 
        精准识别,必须满怀亲民之心甑别。精准识别,要求党员干部作风沉下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做老百姓的贴心人。以户为单元(含整家外出户)政策宣传面和知晓率必须达到100%,进村入户、逐一走访、摸底调查,确定本轮该村贫困人口扶持基数并落实到组,采取群众评议、公示、深度核查等制度,把真正贫困户识别出来。扶贫工作中,精准识别贫困户是基础性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它要求建档立卡,准确识别困难对象,做到了精准识别贫困户,也就是对党负责、对困难群众负责。
 
        精准施策,必须满怀爱民之心施策。要想实现党中央提出的2020年前的脱贫目标,必须满怀爱民之心,对识别出的困难户区别对待,逐步施策。通过进村入户,分析掌握致贫原因,逐户落实帮扶责任人、帮扶项目和帮扶资金。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对贫困无房户,要给予托底保障;对患大病和因子女上学问题致贫的困难户,要给予有效的帮助;对那些尚无支柱产业的贫困户,要根据当地已发展的特色产业,通过已建立的产业园区,带动他们发展特色产业,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只有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才能彻底啃下扶贫攻坚这块硬骨头。
 
        精准脱贫,必须满怀为民之心扶贫。“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精准脱贫,要求党员干部一心一意为群众,一切为困难群众着想,这是检验党员干部作风的试金石。从建档立卡工作要求也可以看到,要把扶贫项目规划到户,帮扶方案到户,帮扶措施到户,这是扶贫工作的发展方向。扶贫项目设置,既要注重解决贫困区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问题,更要注重以贫困户个性化需要为导向,专门设计一些诸如“贫困无房户建设项目”、“贫困户产业发展项目”这样的针对贫困户的项目包,不断加大对贫困户个体的投入。唯其如此,实现“精确滴灌”才会成为可能。只有这样,一步一个脚印真扶贫、扶真贫,2020年前的脱贫目标才能如期实现。(作者:张锦林)
标 签:
( 网站编辑:放牧山野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