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监督不妨也设置“隔离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监督要坚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坚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疫情期间危险地区归来居民需隔离,那么对具有苗头性倾向性干部也可设置“隔离期”,前移监督“探头”,转“治已病”为“治未病”,提高干部“免疫力”,促进干部健康。
把脉“问诊”,及时分类隔离。干部监督部门列出“体检单”、细化“监督指标”、量化“隔离标准”,做到隔离有理有据。常到干部群众、乡语口碑中听一听,用好“听诊器”听听干部是否有杂音;多到干部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里转一转,用好“放大镜”看看干部表现;借助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用好党章党规“扫描仪”,检初心、找差距、点问题。将反映有“杂音”、表现欠佳、信访问题突出的干部纳入“监督隔离区”,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分类早预防,以免“交叉感染”、问题恶化。
科学“观察”,精心看护照料。针对“异样”干部,还要多询问干部本人,听其主诉。了解干部近期接触的人事物等,掌握其“活动轨迹”和家庭情况,分析研判,依据干部综合情况,开出检测证明,给予“医嘱”和“药方”,让干部心里有数、行动有度,自严自律。对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干部“精心护理”,对其进行谈心谈话、教育培训等,增强其“自愈能力”。对结果为“阴性”的干部,监督隔离期满,下发解除隔离证明单,并实施澄清保护机制,减少干部心理负担,让干部“不流泪”、“不委屈”,保护好干部的积极性和干劲儿。
解除“隔离”,深化结果运用。隔离不是目的,预防才是根本。建立规范举报制度,提醒党员干部“勤洗手”、远离不良嗜好,多晒太阳、补足精神之钙,增强干部“免疫力”。同时加强结果运用,秉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原则。对“病愈”的干部要大胆使用,不带“有色眼镜”看待干部,切实落实能上能下、容错纠错机制,实现治病救人目标,激活干部队伍的“一池活水”。对“解除隔离”干部还要真情关爱、理解支持,助力干部“政治健康”和“心理健康”,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姜慧丽)
标 签:
( 网站编辑:中新评论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