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公车行驶在办公事的车道上
近日,河南省开封市相关部门针对公务用车管理使用情况开展临时突击检查,检查组深入超市、酒店、学校等地,严查公车私用问题,防止“四风”反弹。(5月16日 新华网)
公务用车,是转作风与反腐败—个绕不过去的话题。作为党政干部职务消费的组成部分,公务用车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本是件合情合理的事,但现行公务用车制度所滋生的腐败弊端却被民众诟病已久。 自八项规定实施以来,违规配备使用公务用车问题被查处的案例不胜枚举,随着我党正风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自媒体、群众等各方监督意识加强,使这类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总有一些自觉性不高的党员干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自作聪明的“变异”违规公务用车情况,让公车大部分时间都行驶在办私事的路上。
公车私用源于何?缘于官员的官本位思想。从古至今,从轿子到汽车,很多官员对此都不能免俗,纷纷陷入“座驾腐败”深渊不能自拔。如今在“反四风”的强势高压下,公车“私有化”屡禁不止,肯定不是官员不能理解国家明文规定,更为重要的是其侥幸心理的作祟,虚荣心在膨胀。在他们看来,座驾这东西,既是代步工具更是地位象征,只要头戴乌纱,就没法排除对于座驾的关注情结。坐上单位的公车,既方便了公事,还方便了私事;既享受,又显官威,还有面子,那是何等的风光。公务车原本具有公共性质,目的旨在提高公务人员的行政效率。由于疏于监督管理和缺乏自身约束,但在一些领导眼中,公车却成为了特权的象征,最终将公权曲解成特权,那走上腐败的道路那就是必然。
公车是公共资源,以公车私用为代表的公车腐败,违法违规,违背民众意愿,本质上是对公共资源的滥用和侵占。长期以来,最严重的“三公消费”环节就一直备受公众诟病。虽然中央三令五申加强公车管理,并出台各种规定和措施遏制公车私用,但收效甚微,公车私用现象有增无减,甚至有“变异突起”趋势。据国家发改委调研报告显示,公车使用有三个“1/3”:办公事占1/3、领导干部及其亲属私用占1/3、司机私用占1/3,也就是说,公车三分之二被私用,如此多的公车被私用,不仅造成了公共资源的浪费,也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相关部门重拳逼迫公车私用变道已迫在眉睫。
“赏小以立信,罚上以立威。”要确保让公车行驶上办公事的车道,就得强化对公车的监督管理,让监管严起来,让措施硬起来,让制度立起来。刚性执纪,重拳重典,对依然我行我素的公车私用干部要坚持“零容忍”,拿出执行的勇气和智慧,该问责的问责,该撤职的撤职,绝不姑息,绝不手软,真正为公车腐败“刮骨疗毒”,让用车的官员不敢、不愿、不想公车腐败。唯有此,才能使公车行驶在办公事的车道,才能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