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能上能下关键要“真下”
基层干部能上不能下,是长期困扰干部队伍建设的难点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受传统的“上荣下辱”、“下必有过”的旧观念影响,导致基层干部“不愿下”、“不想下”;另一方面,由于存在制度短板,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导致一些被“问责”的干部要么“免职不降级”,要么风头一过又“官复原职”。这种“该下而不下”、“有进没有出”的状态,不仅会助长“庸懒散”、“为官不为”的不良风气,而且容易堵塞上下流动的通道,造成基层干部队伍“稳定”余、活力不足、责任流失的局面。推进干部“能上能下”,铲除庸懒散官生存的土壤,健全制度是根本。
构建基层干部“能上能下”机制,解除“下来”干部后顾之忧。一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这一“传家宝”贯穿始终。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这一“传家宝”贯穿到领导干部能上能下领域中去。要充分尊重基层干部群众的知情权,要把“上来”和“下去”的具体原因让民众知情,避免不必要的猜疑,不要让“双面人”得到同情。有了“亲民”之心,领导干部也就有了“能下”的群众基础。二要创新领导干部任用机制和监督机制。创新干部任用方法,干部任用要“上”“下”同一管道,不要像“直线式”的通道只能向前走而不能迂回,一人不动全线卡死,而要像“环形管道”可出入畅通、上下联动,在根本上畅通“进出管道”。三要解除“下来”干部的后顾之忧。被调整下来的干部会担心组织对他们的冷落、担心永无出头之日,产生消极情绪,这就需要有相应的制度作保障,对被调整的不同性质原因区别对待,积极开展对“下来”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辅导,让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心中有数”。
基层干部“能上能下”机制的构建不可能一蹴而就,这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在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基础上,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整合党的法规制度资源,探索新时期管党治党新规律,推动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这种双向激励机制的建设。
严是爱,宽是害,严整治家家兴旺。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落实责任是关键。“下”必然会触及部分人的利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某些障碍,甚至还会给自己“惹麻烦”。各级党委(党组)和组织部门必须具备担当精神,克服“老好人”思想,对干部常扯袖子敲木鱼,抓早抓小抓常,能力不够就调整、有问题就处理、违法乱纪就问责。只有让“下”成为一种应有之态,让肯干的受激励、不干的受惩戒、慢干的受鞭策,才能切实激发千部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将全部精力凝聚到改革发展上来。(贵州省天柱县邦洞街道办事处田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