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 助推文化复兴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让传统文化复兴,必须坚持文化自信,习近平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同时,也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在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开幕中,“传统文化”元素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收获了年轻观众的好评。所以说,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命脉,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但是要想让我们优秀文化复兴走出一条更深、更实的道路,还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进一步思考和不断探索。
首先要有文化自信。所谓文化自信,就是要正确的对待自己的文化,也就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有应有的礼敬和自豪,对中华文化生命力量和文化发展前景有坚定执着的信念。同时,我们也要有文化自觉、文化认同、文化责任。文化自觉本质上是对文化价值的觉悟、觉醒。提升文化自觉,需要我们有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的深度认同,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绵延不衰,固然是其内在本质和生命力决定的,但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它有海纳百川的胸襟、有兼收并蓄的传统,这实质上就是其特有的自信气度。
其实要多方式宣传。现在还是有很多人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缺乏深入了解,很多优秀的传统艺术现场门可罗雀,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无人问津,为了很好的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要借助现在的微信、抖音、微博等现代科技为引子,借助现代媒体的力量进一步跟进做好持续性的普及宣传,吸引带动更多的年轻人去深入了解自身民族文化体系中的瑰宝,激发优秀传统文化的长久活力。例如:全球目前已有15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 ,这为我们宣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
最后要不断创新文化。任何事务都需要创新发展,文化亦是如此。任何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时空条件的影响,受到当时的经济状况、认知水平、地域特点、社会制度的制约,因而必然会存在一些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辩证取舍,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不是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王瑞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