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独家揭秘
名家锐评
时政聚焦
民生纵横
财经探索
海外视窗
基层之声
中新文学
精文众聚
学习天地
站内检索
会员中心

遏制“车轮懒政”需从“官念”入手

        随着公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昔日的“车轮腐败”得到了有效遏制,公车利用率也着实提高,但与此同时“车轮上的懒政”却又在一些地方悄悄滋生。(5月31日 新华网)

        无需赘言,自公车改革以来,公车使用迎来了崭新局面,不仅公车身份的“亮相”有效遏制了“车轮上的腐败”,同时公车使用上的行政开支也大大减少了“车轮上的铺张之风”,重要的是备受百姓诟病的公车问题用改革方式重获公众信任,政府形象焕然一新。不过,如“正入万山圈子里”,改革的困难也“一山放过一山拦”,随着改革“春雨”沁润“车改”的土壤,“车轮上的懒政”在一些地方悄悄滋生起来。

        采访中一些领导干部的“真知灼见”让“公车懒政”问题浮出水面,“没公车就不愿意下乡”、“经常外出、花费较多觉得吃亏”,深挖下一些领导干部“不愿下乡”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车补不到位、车辆申请困难和心态不端正等方面,不过以上都构不成干部不下乡的原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懒政怠政、不甘奉献的表现,最终折射出来的问题不是客观上的“不能”,而是主观上“不愿”,本质还是“官念”有问题。

        笔者认为,“不愿下乡”的“官念”有二,其一,有些领导干部把车补当成了一种变相福利,不下乡的干部“稳赚不赔”,经常下乡的干部反而花费多,剩余少,“干得越少,赚得越多”使少数人打起了车补的“小算盘”,“不下乡”成了“筹资”的新手段。其二,车补“一刀切”的制度让一些干部积累了“负能量”,虽说下乡调研是一项基本工作内容,不过坐办公室的科员和经常下乡基层工作人员用车需求可大不相同,可是拿的公车补贴却是同一个“标价”;同样,同一个单位“下乡”,公务员拿车补下乡,不是公务员就得拿“私房钱”下乡,难免有些人存在“厚此薄彼”的醋意。不过归根到底,还是一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不牢,公仆情怀不深,理想信念淡薄,才造成了“不愿下乡”的尴尬局面。
 
        “车轮上的懒政”问题不可小觑,要给“车轮上的懒政”加上“刹车片”,笔者认为还是要从转变“官念”入手。一方面结合“两学一做”和“三严三实”等教育实践活动,加强思想教育,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性修养,树立领导干部的公仆意识和为官意识,做到沉下心为民解忧,躬下身为民排难,主动把自己融入到群众中去,无论“公车”“私车”都要能开到群众身边,开到群众心里,解决好“上车不下乡”的问题。其次要从制度上入手,敲碎个别领导干部的“玻璃心”,通过对公车改革的彻底性和系统性进行考察,全面掌握改革过程中的具体问题,针对性的对公车补贴政策进行优化和落实,同时进一步完善改革后公车使用申请审批等制度,建立健全意见反馈机制,逐步形成公务出行方便、车辆监管规范的新型公务用车制度,以规矩制度之力打破“醋坛子”,约束个别领导干部行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车改在前进过程中必然会喜忧参半,重点解决好“官念”的源头问题,才能进一步推进公车改革落地生花。(周宏宇)
 
 
 
标 签:
( 网站编辑:放牧山野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