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独家揭秘
名家锐评
时政聚焦
民生纵横
财经探索
海外视窗
基层之声
中新文学
精文众聚
学习天地
站内检索
会员中心

选派第一书记需谨防三个问题

        上级选派第一书记到农村一线助力脱贫攻坚,他们有的帮助村里建设强有力的党支部班子,有的帮助引进致富项目,有的为群众提供就业信息,有的争取后方单位支持等等,取得了较好地成效。但通过走访调研第一书记、地方干部和党员群众,我们发现仍然还有一些问题需引起注意。

        一是选拔时走形式,人选不准的问题。有的选派单位认为选派第一书记是走形式,所以派的人不是“闲人”,就是“庸官”,舍不得派业务骨干和管理精英。有的即使派出了业务骨干,也在私下里偷偷规定或打招呼,要求第一书记两头跑,单位业务不能丢,重点工作还得上。有的用人单位认为第一书记是来镀镀金的,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不积极,既不对选派单位提出要求,也不对选派人员的专业、技能等提出希望,不能切合村居实际情况选人要人,往往弄得人岗不适,难以真正发挥作用。建议牵头下派部门组织大调研,真正弄清各个村居需要什么样的第一书记;组织大考核,了解各个单位有什么样的优秀下派人选;组织谈谈心,明白拟下派人员愿不愿意去。第一书记下派前,要到拟任村居进行大走访,掌握第一手资料,看看自己能不能在这个村居发挥作用。用人单位更要与第一书记多座谈、多谈心,了解看看是不是目标村居所需要的干部。

        二是工作时缺帮手,摸不着北的问题。有的第一书记到村任职以后,处于组织部门、下派单位、用人单位“三不管”的境地,组织部门只是面上管一管,提提要求,难以实现一对一精准管理;下派单位认为已经与单位脱钩,自己不用管,也管不了,更不愿提供实质性的帮助;用人单位认为第一书记迟早要走,是下派干部,抱着看他干、等他走的心态,不想配合其工作。建议组织部门要建立与第一书记的“1+N”联系机制,每名组工干部负责联系1或多名第一书记,定期了解工作、生活和思想状况。下派单位要明确实质性的帮扶举措,既要有资金的实际支持,又要有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真正发挥后方单位优势。用人单位要建立“5+1”帮扶机制,由党委书记、分管领导、定村干部、支部书记、能人大户与第一书记结成帮扶对子,帮助其迅速熟悉环境、掌握情况,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工作目标。

        三是考核时打和牌,难出成效的问题。到村工作有很强的随机性和机动性,有的第一书记利用这一特点玩起了扯皮、躲猫猫,镇里问说在村里,村里问说在县里,不能安下心工作。有的用人单位怕得罪人,在出勤考核、实绩考核时,过多的考虑人情因素,出现人人都好的情况。有的组织部门对第一书记一派了之,平时不管不问,既不组织学习观摩,也不定期考核推进,往往到时间派下去,到时间再收回来。组织部门要加强不定期考核,了解当地群众的知晓率和满意率,对工作实绩突出的,要及时表彰宣传,期满考虑进一步提拔使用;对工作实绩较差的,要及时召回更换,在一定时间内列入“黑名单”,暂不考虑使用,情节严重的,要依纪依规予以组织处理。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目标,对在任期内没有完成既定目标的第一书记,延长工作期限,直到完成目标为止。要制定下派单位、用人单位、第一书记三方“捆绑式”考核机制,把工作责任打在三方身上,倒逼各方相互配合、同向发力。( 何天琨)
标 签:
( 网站编辑:放牧山野 )

友情链接